用火取暖,早就被先民使用,我国古人将火种放进陶质盆内取暖,称为“火盆”或“火炉”。手炉,就是民间普遍使用的暖手器具。其小巧玲珑,可捧在手上,可弄进袖内,故又名“捧炉”“袖炉”,也有称其为“火笼”的。
手炉从火盆演变而来,由炉身、炉底、炉盖(炉罩)、提梁组成,内可置火种。手炉的器形成于唐朝,到明朝中后期,其制作工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以浙江嘉兴张鸣岐所制为最佳。清代后,手炉制作工艺开始衰落。在上世纪60年代,江浙一带仍有少量生产。随着社会的进步,手炉逐渐失去了使用价值,但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藏家的喜爱之物。
手炉造型有圆形、方形、腰形、瓜棱形、八角形等,材质以紫铜、黄铜、白铜为主,也有少量瓷质的。手炉制作的雕刻工艺极为讲究:炉盖作为散热区,用镂空雕刻,常有五蝶捧寿、梅兰竹菊、喜鹊绕梅等吉祥花纹;跟炉身镌刻的福禄寿喜、花鸟虫鱼、人物山水等花纹相得益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
(市收藏协会张荣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