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指出,语言文字事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的特点,是国家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所以,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尤其在学校和公众、工作场合。
笔者对文字比较感兴趣,走到街上,总是有看看是否有错别字的强迫症。近年来,我们公共场所中的宣传标语、公示栏等文字越来越规范,错别字越来越少。但是还有一些似是而非、容易被忽略的错别字包括标点符号,而且比较普遍。典型的如把二〇一八年写成了二零一八年或者二0一八年;把标题序号1下面的标点小圆点写成顿号等。笔者还发现,有的地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牌中的“法治”写成了“法制”,显得很刺眼。在校园内,学生出的黑板报、公告栏等,类似的貌似无伤大雅的语言文字不规范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那么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如何保证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呢?
要常用规范的“工具”。关于这点,不少人存在着误区。一旦碰到易错的字和词,第一个念头往往是打开网络查百度。其实,网络上不少内容鱼龙混杂,只能作为参考。既然语言文字是国家规定的,所以国家对语言、文字包括标点等是有规范性文件作规定的,是有统一的标准的,我们应该通过规范的资料来确定我们的语言文字是否规范正确。如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目前是第七版)和《通用规范汉字字典》;关于数字用法和标点符号用法的国家标准等。只要一查,“二〇一八”就不会写错;“1.”就不会写成“1、”。另外还可以订阅《咬文嚼字》杂志,对防止出现错别字大有裨益。如,该杂志罗列了2017年十大语文差错,其中包括把“城乡接合部”误写成“城乡结合部”;把“非营利组织”写成“非盈利组织”等。
要开展多彩的活动。就学校而言,如蛟镇中学,发动全校师生开展了有奖查找错别字的活动,包括报刊、影视、商店、政府部门公告等各种公开的文字。学校还在每次的语言类的演讲等比赛中,把普通话是否正确作为重要的评分标准。平时,学校还用展板、电子屏等方式宣传关于语言文字的相关法规。就部门、行业而言,也可以因地制宜开展各种活动。如,笔者记得嵊州报社曾经开展过查找错别字的有奖活动,值得借鉴。
总之,语言文字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学校是做这方面基础性工作的地方,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慎重对待,尤其是语文教师。政府部门在制作宣传栏、广告牌的时候也要慎重对待,因为其影响力不言而喻,同时也体现了一种对语言文字是否尊重的态度,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