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2019乡村振兴交流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美丽乡村论坛会上,浙江京采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被评为浙台农业合作示范基地。京采农业的出现,与台商高正贤密不可分,在京采,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高先生”。
今年81岁的高先生,头发花白、脸庞黝黑,穿着打扮与普通农民无异,很难让人联想到他曾是中国输配电线路金具制造“一哥”。青年时,开过矿山,搞过运输,办过驾校,在每个领域都创下不小成就;壮年时,成为享誉同行的输配电线路金具制造商;老年时,他选择再次创业,弃工从农,2006年承包黄泽镇北面的3000亩荒山,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垦荒”生涯。
误解“客土” 他选择迎难而上
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高先生听说了嵊州这座小城。心怀憧憬,当年5月,他带着台湾一位农业博士踏上了这片热土。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
“眼前尽是连绵荒山,杂草丛生,我身高近170厘米,最高处的茅草竟没过我的头顶。”高先生回忆说。半路上一位师傅正开着挖掘机在翻松山道两边的沙土,听说台商要来开山投资,他停下手中的活跳下车,满脸诚恳地说:“前来投资的人,来一批走一批,可几乎没人能撑过5年。如果您能让这片荒山变成绿地,那就是天大的功德。”
资料图
听罢,高先生心里“咯噔”了一下。“难道这山真如之前听当地百姓所说的那样,什么东西都种不出来?”他求助地看着随行的台湾农业博士。博士告诉他,能种,只要用“客土”就行。
2006年,高先生成立了浙江京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始种植银杏、台湾梢楠、红豆杉和檫树等树种为主。为了解决土质难题,他调来挖掘机翻松每一寸山土,运来烂泥以改善土壤。
转眼一年过去了,但苗木丝毫未见长高,银杏苗大批枯死。“你不是说只要‘克土’就能种活树苗吗?”高先生飞往台湾,找农业博士理论。“是‘客土’呀,用树苗家乡的土就能成功。你那山上是红沙土,不易涵养水源,就算用其他土壤覆盖在上面,也没法改变现有土壤性质,水分还是会流失。”农业博士笃定地说。
这番话让高先生愣住了,原来此“客土”非彼“克土”,他“灰溜溜”地回到嵊州。站在荒芜的山上,捡起散落的枯枝败叶,他陷入了沉思。最终,他决定,不放弃,再试。
台湾、嵊州……经过无数趟的来回奔波,套种、改良土壤、选育树种……尝试数十种方式,他终于“取经”成功。经过前后近四年时间培育,一期1100多亩银杏树苗终于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