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加快法治社会建设
21.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认真实施普法规划,深入学习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落实国家机关普法责任制,继续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主题活动,突出抓好国家工作人员、企业家、青少年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法治教育。全面落实法治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和师资,发挥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作用。加强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完善基层法治宣传教育公共设施。加强法治文化建设,鼓励具有嵊州特色的法治文化作品创作与推广。弘扬“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深化“道德讲堂”、“爱心公社”等系列活动,开展“平安家庭”、“最美人物”等评选活动,增强法治建设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建设“信用嵊州”。
22.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乡镇(街道)要把依法加强社会治理作为重要职责,进一步深化黄泽镇、仙岩镇基层治理模式创新工作,扩充管理职能,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长乐镇中心司法所建设试点。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学习推广杭兰英治村经验,加强基层带头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法治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机制和制度化渠道,培育发展乡镇、村乡贤理事会,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推动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建设。探索建立城乡社区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整治村(社区)机构牌子多、考核评比多、创建达标多等“三多”问题。健全有序参与、议事协商、民主监督等各类基层民主制度,充分发挥村(居)民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23.健全依法化解纠纷机制。增强群众依法维护权益意识,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完善领导干部定期接访、约访、下访及信访积案包案制度,坚持市级领导周一接访制度,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全面加强人民调解组织、队伍、业务、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挥基础性作用。完善大调解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医调、交调等十大专业性调委会作用。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
24.加强法律服务。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加强法律服务中心和工作站点建设,推进农村法律顾问工作,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将法律服务向就业、就医、就学、社会保障等领域延伸。逐步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和标准,降低法律援助门槛,使更多困难群众获得法律援助。落实国家司法救助制度,保证人民群众在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帮助。统筹城乡、区域法律服务资源,提高律师事务所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加强公证等法律服务。加强司法鉴定监督管理。
25.深化平安嵊州建设。健全落实领导责任制,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平安创建工作长效机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化解综治平安建设重点问题。深化基层系列平安创建,推进基层综治规范化建设。加快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涉黑犯罪、邪教和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挂牌整治社会治安问题突出地区,有效防范管控化解影响社会安定的问题。强化对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环境污染等重点问题治理。健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完善信息系统管理,提高平安综治信息化水平。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提高归正人员的教育帮扶和就业服务力度。加大平安建设宣传力度,加强社会宣传动员,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