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作者:
2008年08月07日17:25:17
|
|
|
奥林匹克人物之胡安-萨马兰奇: 胡安-萨马兰奇,国际奥委会现任主席,现年72岁。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期间由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当选为主席的。任职十二年来,为了宣扬奥林匹克精神,推进全球体育运动,风尘仆仆,马不停蹄,几乎走访了所有国际奥委会的成员国,足迹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行程500万公里。这个数字在国际旅游者俱乐部周游世界的佼佼者中也是名列前茅的。1989年,萨马兰奇由于接二连三地与各方面人士接触,过度劳累,患了肠胃病,返回西班牙老家疗养。
人们曾担心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会因此而泛起退休的念头。幸而他体质很好,仅仅休息了一个星期便重新投入了工作,并在当年年底波多黎各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95届大会上获选第二度连任主席。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高斯帕说:“自法国顾拜旦1894年创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以来,萨马兰奇的贡献比任何人都大。”
萨马兰奇年轻时患过肺炎,身材瘦小,性情温和,文质彬彬,无论从外貌、气质还是举止上看,都与运动员的形象相差甚远,事实上他却是一个体育全才。1951年,他作为队长,率领西班牙冰球队夺得过世界冠军.从那时起,他就做出了终身从事体育事业的决定,并先后担任过冰球协会主席和西班牙奥委会主席。他擅长多种运动,说来令人难以置信,这位外表瘦弱,举止斯文的人竟还是一位拳坛好手。他年轻时曾在西班牙一个地区的业余选手冠军赛中被对手击倒不起,但他未为挫折所动摇,对拳击的爱好至今不减。他也喜欢打高尔夫球和滑雪,欧洲的滑雪胜地阿尔卑斯山无数次留下过他矫捷的身影。他还是一个满不错的足球边锋。在陆上,他能骑赛马纵横驰骋;在海上,他能驾驶帆船劈波斩浪。萨马兰奇又是为数不多的奥林匹克邮票收藏家之一。他与体育的不解之缘仿佛是与生俱来的。
萨马兰奇曾就读于巴塞罗那高等企业学院,是一个刻苦学习、品学兼优的学生。若非先在体育方面崭露头角,他很可能会在企业界大显身手,出人头地。迄今,他仍被许多企业和银行聘为名誉顾问。萨马兰奇精通英、法、德、俄等诸种语言。1977年被西班牙国王任命为驻苏大使,成为西班牙自1936——1939年内战以来派驻前苏联的第一位大使。他一身二任,那时他已担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两项不同性质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出色,充分显示出政治、外交和体育管理方面的卓越才能。与此同时,他也积累了各方面的丰富经验,为日后攀上奥林匹克顶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6年,在上届主席基拉宁勋爵宣布将于1980年退出体坛后不久,萨马兰奇就开始有计划地着手竞选国际奥委会主席职务的准备工作。他同时出任国际奥委会的礼宾司长和新闻主席,这两个职务使他有机会接近宣传部门和各方面人物,个人威望和知名度不断提高。他在1980年莫斯科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一轮选举中就轻而易举地获胜,当选主席,从这时起,萨马兰奇才辞去驻苏大使职务,成为一名“职业体育家”。
十年来,国际奥委会在萨马兰奇领导下,顺应历史潮流,对基本章程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使之更加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洛杉矶、汉城和巴塞罗那奥运会的规模和运动成绩,更标志着奥林匹克运动在他任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
萨马兰奇一向认为,奥运会应该成为“地球上最出色的表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向所有优秀运动员开放。但过去几十年来,国际奥委会由于受到源于19世纪的“业余”概念限制,一直把许多属于全球顶尖水平的选手拒之门外,使奥运会的水平和代表性大打折扣。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业余选手和职业选手之间已很难划出一条明显的界限。为了让职业选手有资格进人奥运会的神圣殿堂,萨马兰奇进行了不懈努力,并首先在网球、足球等项目方面取得了突破。
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奥运会都是清一色的“官办”,即同主办国或主办城市的行政部门负责统筹经费。一些国家由于耗费巨资举办奥运而造成巨额的财政亏空,弄得元气大伤,捉襟见肘,甚至陷人债台高筑的狼狈境地。由于现代奥运会规模越来越大,主办国耗资:也愈来愈多,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就创下了近100亿美元的空前纪录。这种趋势的发展,不仅给主办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困扰。美国人尤伯罗斯首先开创了“民办”奥运会的先河,他通过商业赞助等多种渠道筹款,成功地举办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不仅不需政府分文补贴,最后结算还盈利2亿多美元,第一次使奥运会“扭亏为盈”,闯出了一条举办奥运会的新途径,给奥林匹克事业的发展目增添了一股巨大的动力.1988年汉城奥运会也如法炮制,获纯利2亿美元。人们注意到,这个历史性的转变是在萨马兰奇的国际奥委会主席任期内发生的。
然而,萨马兰奇最令人称道的,莫过于他凭着自己的真诚和出色的外交才能,确保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圆满成功。自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以来,由于战争、政治冲突等因素的影响、苏、美等重要体育强国交替抵制,形成了莫斯科奥运会和洛杉矶奥运会残缺不全的令人遗憾的局面,给世界人民留下了不良的影响。汉城奥运会是在一个政治上不稳定的分裂国举行的,工作难度很大。但萨马兰奇始终牢牢地把握着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大方向,不辞劳苦,四处奔波,折冲樽俎,在各奥委会成员国家全力斡旋,终于使东、西方的运动员重新一起走上奥运会的竟技场。有161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汉城奥运会使奥林匹克团结、和平和友谊的宗旨进一步发扬光大,它那空前的规模和高水平的竞技长存于人们的记忆之中。萨马兰奇事后说:“很多人认为我们在汉城举办奥运会是疯狂的念头。但事实证明这是最出色的一届。闭幕礼的当日是我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以来最感满意的时刻。”萨马兰奇也不无遗憾地认为,未能说眼前苏联等15个国家放弃抵制洛杉矶奥运会的行动,是自己工作的失败之处。
加拿大籍的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庞德是萨马兰奇的亲密助手,他评论萨马兰奇说:“这个人对任何事情都具有专业的眼光,他通常在发问题前已经知道了答案。他不可能得到全球一致的爱戴,因为作为一个组织的领导人,要做出很多决定,其中一些决定肯定会得罪某些人。但是,萨马兰奇受到普遍的尊敬是不容置疑的。”
萨马兰奇把拥有92名委员的国际奥委会比作自己指挥下的一个交响乐团。他说:“有时我只是袖手旁观而已。因为他们很清楚要演奏什么和怎样演奏。”当然,这种演奏并非永远是协调的,国际奥委会内部也会出现分歧,甚至有人指责萨马兰奇过于独裁。但是,绝大多数人公认萨马兰奇竭尽全力使奥林匹克事业得到统一。
今天,国际奥委会已经是一个拥有183个成员国(地区)的庞大组织,其规模和影响都不亚于联合国,因此,国际奥委会又被誉为“体育联合国””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地位丝毫不比联合国秘书长逊色。在处理具体事务方面,前者甚至具有更大的权威性。每当萨马兰奇与各国元首会晤时,都会得到同等地位的接待。一些贵为公主、王子及公爵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也在他领导下工作。为了自身的健康,也为了工作的需要,萨马兰奇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体育锻炼,即使在劳顿的旅途和频繁的工作访问期间也从不间断。他每天要进行45分钟晨练,包括哑铃操、仰卧起坐、跳绳等内容,他精力充沛,每天只睡5小时,从不午休。虽然日理万机,但工作井井有条。曾经有人问他,作为奥委会主席,主要的时间花在哪里,他风趣地答道:“在飞机上。”
萨马兰奇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碧丝非常贤慧,儿子安东尼奥是工程师,女儿泰莱萨已经出嫁。萨马兰奇工作繁忙,每周大概只有一次机会与家人团聚,共度一个愉快的周末。有时星期日全家到饭店共进午餐。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是在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家乡举行,意义自然非比寻常。萨马兰奇表示,巴塞罗那经过多年努力,好不容易才争到奥运会主办权。西班牙全国上下一定珍惜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团结一致,齐心合力,把这届奥运会办得比历届更成功,更圆满。为了解决巴塞罗那奥运会面临的各项问题,萨马兰奇不停地奔波、考察、会晤、磋商、思考......直到奥运会胜利闭幕,萨马兰奇才算松了一口气。这届奥运会创下了新纪录,获邀参加1992年奥运会的所有170个国家和地区都接受了邀请,这是自1972年以来第一个没有任何成员国进行抵制的夏季奥运会,是史无前例的一次。
自1980年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以来,萨马兰奇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国际上赢得了很高的声望。国际奥委会决定请求他留任至1994年,因为这一年是国际奥委会成立一百周年。这位高举五环旗的巨人,必将在离任前为他的主席职务划上完美的结尾。
奥林匹克人物之皮埃尔-顾拜旦
皮埃尔-顾拜旦,法国教育家,少年时代酷爱体育,对古希腊灿烂文化饶有兴趣。1896年创办现代奥运会,开始了体育活动家的生活。他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之职长达27年之久,终生倡导奥林匹克精神,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1937年9月2日,当这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全世界都为之动容。
顾拜旦1863年诞生于法国巴黎一个信仰天主教的贵族家庭。父亲是一个保皇派官僚,母亲从事慈善事业,是一位虔诚的教徒。顾拜旦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孩子,从少年时代,他就对体育有了广泛的兴趣,喜爱拳击、划船、击剑和骑马等项运动。他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人学后,他很敬佩博学多才的修辞学老师卡龙神甫,因此缘故,对文史课程有浓厚的兴趣,并饶有兴味地涉猎了古希腊的灿烂文化。中学毕业后,他先人军事学院就读,继而攻读教育。为求深造,他又前往英国留学。在那里,他潜心研究了英国教育史,撰写过有关18世纪英国儿童教育家汤姆士·阿诺特之教育思想的学术论文。阿诺特曾经说过:运动是青年自我教育的一种活动。这句名言在顾拜旦的心灵中,诱发起致力于体育教育的火花。当时,他还考查了英国教育和体育的现状,对那里学校的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经常性的郊游十分赞赏,希望在法国各学校中也能设置体育课,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和刻苦锻炼、强健体魄的精神。那时,他对法国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失利深感痛心,希望通过改革教育,增强民众体质,来振兴法国。
在古希腊文化的熏陶和当时英国资产阶级教育的影响下,他逐渐萌发了改革法国教育制度和倡导体育运动的思想。大学毕业后,顾拜旦没有听从其父母的规劝,涉足军界、法律界,毅然选择了从事教育和体育的道路。
回国后,他陆续发表了《1870年后的法国史》、《教育制度的改革》、《运动的指导原理》、《运动心理之理想》、《英国与希腊回忆记》、《英国教育学》等一系列著作,提出了不少改革教育和发展体育的建议,引起法国人民的注意,并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
1875年至1881年间,在欧洲考古工作者们的努力下,处于毁坏之中的、不朽的古代奥运会的遗址不断被挖掘出来了,而且每年都迅速地公布挖掘的结果。因此,顾拜旦同其他一些对奥林匹亚感兴趣的人士一样,都能及时、详细地倾听到公布的情况。对此,他提出了一个十分有价值的挖掘计划。当时他曾写道:“德国人发掘了奥林匹亚的遗址,可是法兰西为什么不能着手恢复她古代光荣的历史呢?”
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顾拜旦西渡英吉利海峡,对英国体育运动开展的情况进行了考察。1887年,他作了《法国和英国中等教育制度对比》的报告,对英国将户外竞技游戏纳人教育内容给予很高评价,主张在法国学生中也开展竞技游戏,并以体育为重点来改革教育。1888年5月,顾拜旦针对学生因学业过重而过分劳累的问题提出:“惟一解决的办法是让孩子们游戏。”当年,顾拜旦就任法国学校体育训练筹备委员会秘书长。翌年,在圣克莱的推动下,成立了“法国体育运动联合会”。同年,顾拜旦代表法国参加了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的体育训练大会。与会期间,他进一步了解了世界体育发展的动态,敏锐地感到近代体育的发展正在走向国际化,一批国际性的单项体育联合会组织相继成立。例如,1881年建立了“国际体操联合会”11892年建立了“国际赛艇联合会”和“国际滑冰联合会”等。这些组织都为现代奥运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为了进一步考察各国开展体育运动的情况,顾拜旦不辞辛劳地访问了欧洲一些国家。1890年,他生平第一次访问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希腊的奥林匹亚。当他看到古奥运会的遗址时,十分感慨,并产生了举办由各国参加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想法,想以此增进各国运动员之间的友谊。
这一年,顾拜旦受法国政府委托,负责调查、研究大学的体育工作,于是,他借此机会向世界上许多国家发出了体育状况调查表。通过调查,他发现国际上各个体育组织之间充满了矛盾和混乱,对立情绪十分严重,体育运动日趋商业化。因而使他意识到,可以凭借古希腊体育的历史经验和传统影响,来推进国际体育运动,同时深切地感到,应该尽快地以古代奥林匹克精神,把现代奥运会创办起来,用“团结、友好、和平”的精神来指导比赛,以消除体育领域内存在着的种种混乱的不良倾向。于是,他便积极着手进行创办现代奥运会的工作。
1891年,顾拜旦改组了“尤利西蒙委员会”为“体育高级理事会”。同年他还创办了《体育评论》杂志,井以此为阵地,热情宣传他的体育主张。当时,顾拜旦的崇拜者狄东神甫创办了一个学术性的俱乐部,提出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顾拜旦非常欣赏和赞同这个口号,以后便把它作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口号。因为它体现了人类永远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
1892年11月25日,顾拜旦在“法国体育联合会”成立3周年的纪念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复兴奥林匹克》的演说,他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创办现代奥运会的倡议。
为使这一倡议迅速得以实现,顾拜旦提议“法国体育联合会”发起和召集一次由世界各国重要“体育联合会”代表参加的“国际性体育会议”,具体磋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事宜。为此,成立了一个以顾拜旦为首,由英国、美国和法国社会知名人士组成的“筹委会”,嗣后,他又远涉重洋,奔赴英、美等国,进一步宣传复兴奥运会的主张。在他的推动下,1893年在巴黎召开了国际性的体育协商会议,讨论创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问题。
经过顾拜旦及其同事们的多年努力和精心筹备,“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大会”于1894年6月18日至24日在巴黎胜利召开。来自12个欧美国家的79名正式代表参加了会议。在这次历史性的会议上,一致通过恢复奥林匹克运动的宪章,确定了现代奥运会的宗旨,并规定只允许业余运动员参加。为了筹办现代奥运会,还正式成立了奥运会的永久性的领导机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希腊著名诗人泽·维凯拉斯被选为第一任主席,顾拜旦当选为秘书长。会议还决定,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4月在希腊举行。以后按古奥运会的传统,每4年举行一次。
1894年10月,顾拜旦再次对奥林匹亚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为了节约资金和交通便利,他取消了在奥林匹亚举办运动会的打算,决定按古希腊风格,在雅典新造一个可容纳5000名观众的体育场举办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经顾拜旦的多方奔走、积极努力,在希腊富商乔治·阿维罗夫资助下,首届奥运会于1896年4月5日在雅典胜利召开。
顾拜旦要求运动会能在世界各地举行,反对把希腊作为运动会的永久会址。他认为古代奥运会的光辉历史是希腊民族的,也是全人类的,只有使它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广泛传播,成为国际性活动,才能使奥林匹克精神发扬光大,更具生命力。
为捍卫奥林匹克精神的纯洁性,1912年,顾拜旦在斯德哥尔摩奥运会期间,发表了他的名作《体育颂》。热情地沤歌了体育,抒发了他的奥林匹克理想。为此,他荣获了该届奥运会文学艺术比赛的金质奖章。
1913年,顾拜旦精心地为国际奥委会设计了会旗,即一面中间由蓝、黑、红、黄、绿五只彩色圆环相套接成白色无边旗。它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见。
此外,顾拜旦还在体育方面开拓了运动心理学的领域。他先后发表了《运动心理学试论》(1913年)和《竟技运动教育学》(1919年)等名作;还发表了有关运动分类的见解,为体育学术研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从1896年至1925年,顾拜旦男爵一直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负责该组织的领导工作。在他任职期间,国际奥委会成员由14个发展到40个。同时,在他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20多个国际专项运动联合会。1924年,他因年事已高,主动辞去担任28年之久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职务,但他被聘为终生名誉主席。
13年后(即1937年9月2日),顾拜旦男爵因心脏病在洛桑与世长辞,终年74岁。遵照他生前的遗愿,顾拜旦的遗体安葬在瑞士洛桑,而其心脏则安葬在古希腊奥林匹克的发源地——奥林匹亚。他希望既使自己已长眠于地下,但其心脏仍能与奥林匹克运动的脉搏一起跳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