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瑞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两个女人的缘分,开启第三次创业的天空
每个走进浙江瑞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人,都会被这里工业化的生产流程所吸引。无论是从菌种的培养,还是杏鲍菇的采集、包装等各个环节,都是按照企业标准化运行模式操作,整个生产过程与露天完全隔绝,按照国家出口商检标准生产,尤其是床架式栽培模式,在国内尚属首创,还是国家专利技术。
用工业化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楼红文走出了全新的一步。而这一步,来源于两个优秀女性的惺惺相惜。
黄巧珍是福建一家企业的掌门人,多年来一直从事食用菌出口生意。因为楼红文一直向她提供冷库设备,生意上往来较多。加上两人年纪相仿,性格相投,几年的往来,不仅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两人的感情也情同姐妹。近几年,由于食用菌尤其是高档食用菌的市场越来越大,黄巧珍的产品供不应求,她相继在全国各地创办了好几家食用菌生产基地。两三年前,她把合作的眼光投到了长三角地区,打算在上海创办一个杏鲍菇生产基地。为此,楼红文还几次陪同她去上海寻找厂址。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
一个偶然的机会,楼红文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黄巧珍说:“干脆我们合作,你把项目投到嵊州来吧。”嵊州背靠长三角,与杭州、上海等大城市相邻,而且投资环境也不错。更重要的是与楼红文的几年接触,黄巧珍非常信任她的能力和诚信,开始认真考虑这个建议。
但毕竟这是一个投资较大、生产技术含量又很高的新型农业发展项目,光靠交情是不够的。谈判的过程很曲折。黄巧珍也几次到嵊州考察。而这时的楼红文也开始忙里偷闲做起了“功课”。她到上海、北京等一些大城市的高档酒店、宾馆里去考察,发现杏鲍菇等高档食用菌非常受欢迎。在网上一查,发现外销的市场也非常大。她下决心要把这个项目拉到嵊州来。
2007年初,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占地30亩、一期投资1200万元的鲜鲍菇生产企业——浙江瑞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甘霖镇义家桥破土动工。主要利用农作物下脚料、棉籽壳、麦皮、木屑等材料栽培食用菌——杏鲍菇,9月份企业正式投产。当年就生产出了优质的杏鲍菇。
那是楼红文最忙碌但也是最快乐的时光,她每天奔波在两个企业之间,从厂区土建到菌种的培养,她都要一一经手落实。那年的夏天特别热,楼红文笑言说都晒成了一个非洲人,但创业路上的一步步成功,也让她感受到了最切实的喜悦。
这次的销售完全没有悬念。从去年11月正式投放市场后,楼红文的杏鲍菇就立即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并很快漂洋过海远销至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际市场,日产2吨还供不应求。但楼红文永不满足。目前,她正着手进行“瑞丰”公司二期工程建设,到今年年底,企业的生产规模就可达日产5吨优质杏鲍菇。同时,楼红文还准备开发栽培其它新的食用菌品种。在“瑞丰”这片看不见泥土的土地上,楼红文正在耕耘更多,收获更多。
|
杏鲍菇
记者手记
网络神话创造者马云有一句话,是楼红文喜欢的: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所以我们干什么都要坚持!
楼红文说,因为坚持,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因为坚持,她一路走到了今天。
但她说,光靠坚持也是不够的。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有时候,小聪明可以换来小生意,但企业长远的发展,却必须靠企业的诚信和企业经营者的人格魅力。
在这方面,楼红文说,她问心无愧。十年来,她在客户中树立的形象,让许多人都难忘和尊敬。在她的经营词典中,诚信和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是最重要的两点。一次因客户错报的原因,而导致生产出的产品型号有误。但楼红文在接到客户的电话后,不是先责怪客户的责任,而是马上先帮客户发一批准确型号的产品过去。
在“瑞雪”制冷,有一个人人都知道的经典故事:有一个客户曾说,“‘瑞雪’的产品质量好,但人品比产品更好”。为此,楼红文特地召开企业讨论会,要求把“瑞雪”的产品做得跟人品一样好。现在,她做到了。
在许多人的眼里,楼红文成功了,人们都
叫她企业家、女强人。她却显得比任何时候都低调。
十年如一日,她还是那个每天比员工都到得早的人;一个不喜欢在名片上印头衔的人;一个想家恋家,爱哭爱笑的人;一个真性情的女人。
楼红文的办公室很小,还藏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她说喜欢这样的小空间,冬天的时候,可以把暖气开得足足的,没有空荡感。
闲下来的静夜,她喜欢听听音乐,看看书,寻找一点安静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她可以完全找回自己的影子。
其实,去掉浙江瑞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嵊州市瑞雪制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头衔,去掉嵊州市十大创业创新典型人物和“浙商女杰”这样的光环,她就是一个普通的低调女子。只不过,她要承负的东西,比我们所看到的要多很多。
而前路还很长,37岁的楼红文还将继续走下去。红袖善舞,舞出人生最华丽的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