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自2006年启动以来,先后投资600多万元建成了705个农村基层站点、22个乡镇站点共727个终端接收站点,组成了一张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巨大网络,几乎覆盖了全市的农村和社区。
2007年,我市紧紧围绕“有内容可学、有专人会用、有制度规范”的“三有”目标,切实加强了基层站点的规范化建设,组建了一支“有责任、会管理、懂操作”的镇、村两级管理员队伍,成功争创了2个省级远程教育示范点、60个绍兴市级远程教育示范村和158个规范村。
2008年,我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重心由“建点”转向“学用”,远程教育学用工作开始破题。一场以推进“两创”为主题,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结合本地农村产业特色和党员干部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远程教育助推创业富民”活动在全市展开了……
组建团队 提供创业支持
10月23日上午,尽管下着冷冷的秋雨,但金庭镇华堂村集市前却人头攒动。原来,由市远程办组织的“远程教育专家讲师团科技下乡行”在此举行活动,农民们冒着冷雨学起了科技知识。
今年初,市远程办整合了各部门的人才资源,组建了以农技专家为主体的36人远程教育专家讲师团。远程教育专家讲师团的建立,架起了远程教育的“教”与党员群众的“学”之间的桥梁,为帮助广大党员群众解决创业创新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市远程办组织远程教育专家讲师团结对帮扶110余个行政村,采用 “远程教育+专家辅导”的模式,通过在线答疑、直播课堂、送教下乡、现场辅导等多种形式,着力把远程教育站点办成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的培训点。他们利用中央、省远程教育系统和各级辅导网站的课件资源优势,深入基层站点、培训中心、实践基地,走村入户开展远程教育辅助教学,及时把市场信息、法律法规、实用技术等新知识、新技能传播到了基层,帮助广大党员群众提高了创业创新的本领。
同时,我市还在远程教育辅助网站上设立信息服务中心,将远程教育与“农技110”、农民信箱等整合起来,由专家根据各自产业实际,发布创业政策、提供创业技能、分析市场行情、交流创业经验,为党员群众创业提供信息服务,从而实现农户、产业、市场的有效对接。
据统计,今年来,在远程教育专家讲师团的带动下,远程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共组织开展各类培训班89期,参训人员1.8万多人次,4000多名农民得到了专家的现场技术指导;远程教育专家讲师团咨询活动举行了6次,分发科普资料2.7万份,受益群众2.3万人次;在市辅助网站上发布各类技术信息资料1000多条,答复农民问题2200多个,较好地满足了党员群众创业创新的需求。
农技大师现场培训
搭建平台 打造创业课堂
促进学用成果转化是远程教育工作的生命与活力所在。我市在组建远程教育专家讲师团为广大党员群众提供创业支持的同时,注重培育若干个各具特色、涵盖不同产业、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远程教育创业培训中心和创业实践基地,把其打造成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的“创业课堂”,为广大党员群众学用远程教育,推进创业创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市农科所、浙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金庭镇坎头村是全市远程教育“三大创业培训中心”,它们分别面向全市开展农技培训、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依托协会、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建立起16个市级远程教育创业实践基地,涵盖果蔬、花卉、长毛兔等重点特色产业。这些中心和基地有远程教育培训场所,有种养殖实验区,有专家辅导队伍,有结对联系户,他们通过组织开展学习培训,基地实践示范活动,积极引进、示范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发挥辐射带动功能。并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信息资源,把产销信息、新品种信息、科技成果和教学课件发布到远教网站上,扩大远程教育的受益面。
农民姚金灿就是其中一个受益者,他是黄泽镇青石桥村的一位养兔大户,远程教育专家讲师团成员、高级畜牧师麻剑雄和其结对服务。姚金灿告诉记者:“把兔养好最关键的是技术,如果技术能过关,兔子就能养好,但要出经济效益,还要及时掌握信息。”姚金灿共有存栏兔1000多只,年收入达6-10万元,因为有了大师的技术指导,有了远程教育网及时为其提供信息和培训,他养兔的底气更足了,致富的信心也更足了。
市农科所是远程教育“三大创业培训中心”之一,它把组织观看远教、专家知识讲解、现场实地观摩、现场示范等亲身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农民群众能够很快地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了增产增收。市农科所还依托所内的全市远程教育视频直播系统,今年来已举办了6期直播培训班,现场培训学员1800多人次,网络培训学员8000多人次,使15项新技术和8个高效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35只新品种得到推广,使农民新增收入超过2000万元。
咨询现场
创新载体 激发创业热情
今年来,我市远程教育工作先后开展了以宣传“两创”战略为主题的“远程教育宣传月”活动,以联村结户、科技下乡为形式的远程教育专家讲师团“四联”活动,以实施“两创”战略为主题的“远程教育助推创业富民行动”等,特别是在全市开展的“远程教育助推创业富民行动”,更是掀起了新一轮远程教育学用高潮。
9月26日,在市文化广场,随着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朱晓董宣布“远程教育助推创业富民行动”正式启动,一场全市党员群众学用远教、学用科技的热潮就此拉开序幕。
接着,随着“远程教育专家讲师团联村结户”、“专家讲师团科技下乡”、“推选远程教育创业先锋”、“远程直播课堂开播”、“全市基层站点远程教育开放周”、“携手浙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助推经营户创业”等一系列活动的展开,我市远程教育的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同时还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的创业热情,到目前为止,参加“远程教育助推创业富民行动”的农民已达到3.1万多人次。
金庭镇灵鹅村养猪大户竺华元通过参加“远程教育专家讲师团科技下乡行”活动,获得远程教育提供的教材和资料,学到很多养猪的知识。他告诉记者:“这次活动对我的帮助实在太大了,今后有空时,我还要到村远程教育站点上上网,学习更多知识,把猪养得更好。”
各部门也积极参与了“远程教育助推创业富民行动”,他们通过远程教育这个平台,借助“远程教育专家讲师团科技下乡行”这个活动载体,针对基层群众的需求,快速地把各种新思想、新理念、新政策、新要求传达到了基层,并把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创业技能、新技术和新品种推广到了基层,使广大农民群众及时、便捷、高效地获取各类信息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了部门工作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的有效对接。
在丰富多彩的远程教育活动的推动下,全市远程教育基层站点也积极行动起来,摸准农民群众的学用需求,开展网上咨询、收看直播课堂、举办培训讲座、开设远教影院等远程教育学用活动,广大农民群众学用远教、学用科技的热情被充分调动,并推动了远程教育助推创业富民行动在全市的深入开展。
专家田间辅导
健全机制 强化创业服务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注重工作的长效性。我市注重加强远程教育学用工作的制度性建设,把开展远程教育助推创业富民活动中好的经验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强化远程教育对广大党员群众的创业服务保障,形成了关系协调、执行顺畅、实用管用的远程教育学用工作体系。
组织领导上,突出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作用,组织有关部门依托远程教育开展各类活动,特别是将有关新农村建设、农民培训、科技下乡等项目整合到远程教育中,做到项目共同策划、资金共同使用、人员共同参与,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互动、专家促动、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
日常管理上,制定《远程教育接收点管理使用制度》《远程教育专家讲师团管理办法》《远程教育创业培训中心和实践基地建设规划》《远程教育“三项”经费保障工作制度》,切实保障工作有效开展。
运作机制上,制定《远程教育专家讲师团“四联”活动制度》,建立健全远程教育专家讲师团“四联”活动长效机制,明确每位农技专家要联系一个乡镇、一个村、一个基地、2至3 户中心户,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使远程教育专家讲师团科技下乡行成为远程教育深化学用工作的常态。
一系列远程教育学用活动的开展,将农业科技与实践应用、文明成果与共享共用、基层需求与社会供给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推进了农村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等各方面重心下移,使支农、促农、帮农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变成零距离。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必将在推动广大党员群众创业创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谱写出更加华美的篇章。
链接:
什么是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在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上的应用,是科技发展和党的建设在新形势下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2007年7月,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国农村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意见》,对全面推开远程教育工作作出了部署。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写入报告中。
我市属于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市(县)之一。2006年,我市开始发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这张网是以广电有线电视网为主体,充分利用电信宽带互联网,建设市级远程教育网站,辐射乡镇(街道)和行政村,村级站点(即基本站点)的标准为“四个一”,即一台电脑,一套接收软件、一张网卡、一台29寸数字电视机。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建设,我市已有远程教育站点727个,管理员1000多名,目前已覆盖了全市的行政村和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