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8日下午,市艺术村。中国根雕艺术精品展厅内, 54岁的“中国根艺美术大师”屠振权正用数码相机不断地撷取着镜头。
“我也是一个根雕艺人,能来参加这样高品位的根雕艺术展会,看见那么多老朋友,欣赏那么多的精品佳作,真是比什么都高兴啊,我的眼睛都快忙不过来了。”屠振权笑着说。这位连续四届获得“刘开渠根艺奖”金奖的根艺大师,在根雕这个圈子里,早已经名声在外了。
屠振权出生于我市,小时,因为看到爷爷的拐杖头上雕刻着一只精美的鸽子,而对根雕艺术充满了遐想。中学毕业后,抱着学一门手艺想法的他,跟着一位木雕师傅学起了木雕,“那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了谋生。”屠振权说。当时在农村做农活,一天赚几毛钱的工分,而师傅一天雕两只雕花床上的狮子,就可以挣一元六毛钱。当初纯粹是为生计考虑的念头却改变了屠振权的艺术道路。之后,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喜欢让他越学越痴迷,越钻越深。后来,他又开始学起根雕,是因为觉得根雕比木雕更能够将创意与自然相结合,根雕材料的天生纹理和形态,让创作者更能发挥想象,巧借天然,寥寥数笔,就能化腐朽为神奇。而且,根雕由于每个原材料的不同,具有不可复制性,也让其作品更具有收藏价值和欣赏价值,市场的前景也更为看好。工作后,屠振权调到新昌,专业从事园林设计、大型雕塑、木雕、根雕等创作。 1987年,他带着自己的根雕作品到杭州参加由省工艺美术学会根艺研究会主办的一次根艺展览,那次展会没有设奖项,但是他的作品还是获得了一个优秀奖,这是他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展览,也从中看到了许多佳作,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艺术家。以后,他在根雕创作的道路上更加执著,没有老师,就买来许多书籍自学积累,还经常外出到一些古建筑去搞写生,嵊州的一些古建筑他都去写生过。一次,他好不容易从别人那里借来一本《芥子园画谱》,因为不能长时间借,他几夜没睡,通宵达旦地临摹画册,竟把里面的内容全部临摹下来。就是这一次,他还留下了多年的神经衰弱的病根。但他说从不后悔,能为自己所爱的事业付出,再苦也是一种乐趣。
屠振权尽管每天都和树根木头打交道,可他有一个自己的原则,就是从来不到山上去挖掘生长不易的树根资源,他的原材料基本上都是废物利用,他经常到各地去搜罗人家不要的树桩、树根,乐此不疲。他说,好的材料不一定好用,活根国家不允许,自己也不忍心去采,这是一个根雕创作者所应执守的最基本原则。俗话说,“朽木不可雕”,可在屠振权的手里,一个个不引人注目或被抛弃的枯树桩、树根却能化腐朽为神奇,成为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他的根雕作品连续四届被评为“刘开渠根艺奖”金奖,这是当今中国根艺美术界的最高奖项。屠振权把自己的心血都交给了根雕创作,他的痴迷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嵊州是我的老家,看到家乡的根雕产业现在发展得这么好,我真是打心底里高兴。我经常回到嵊州,和这边的艺术家们一起切磋、交流,我希望嵊州的根雕产业能发展得越来越好。”屠振权由衷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