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011年政府工作主要安排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政府工作,实现良好开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分析发展环境和自身条件,建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以上;自营出口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推进工业经济赶超发展
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拓展发展平台,加大技改投入,优化产业结构,扩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
致力拓展平台。完善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协调管理机制,推进开发区浦口新材料产业园区和雅戈尔新兴产业科技园建设,实施厨具园区项目,保障产业发展需求。完成雅戈尔大道建设,动建经济开发区三塘片基础设施和城东科技新城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商住项目建设,完善开发区配套功能。启动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同步推进征地拆迁和招商引资工作。统筹工业功能区建设,强化用地保障,推动企业集聚发展。
致力优化结构。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运用信息化和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三大主导产业,细化分工,延伸产业链。全面完成45只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建设,摸排启动新一批转型升级项目。加强领带产业省级集群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做高做精领带服饰,做大做强家纺服装,争创国家级示范区,提升中国真丝之都的影响力。推进机械电机和电器厨具产业联动发展,积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继续培育区域名牌,鼓励企业收购和创建知名品牌,加快从贴牌向自主品牌转变。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立新兴产业培育专项扶持资金,制订实施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鼓励企业实施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项目,重点发展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加快节能电机、地源热泵和硅藻土的开发利用,确保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达到工业总投资的30%以上。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力争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5%。
致力扩张规模。完善新一轮工业经济发展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做强主业,推动龙头企业倍增发展,加速中小企业孵化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壮大亿元企业群体。加大投入力度,力争启动亿元以上项目50只,5亿元以上项目8只,10亿元以上项目3只,工业性投资增长15%以上。发挥集群优势,强化协会作用,引导企业抱团发展。深化"走访企业、破解难题"工作机制,推动企业发展提升。完善银企互动合作机制,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创新企业内部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力争企业上市工作取得新突破。加强企业文化和企业家队伍建设,引导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营造开放竞争、勇争一流的发展氛围。
(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着力建设美丽乡村。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推进粮食功能区建设和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42.9万亩以上,粮食产量保持在16.9万吨以上,粮食储备在3.6万吨以上,确保粮食稳定。加强城郊型蔬菜基地建设,保证“菜篮子”有效供给。加快黄泽和西白山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适时启动中、北部两个农业综合园区以及特色农业精品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实施丰潭、坂头水库除险加固,治理病险小型水库7座、山塘40座。大力兴修农田水利,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强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完成开发造地5000亩,土地整理4000亩,新增耕地500亩。
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要求,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稳步推进布局调整,推动茶叶、花木、畜禽、果蔬、香榧、竹笋等主导产业提效升级。推进“强龙兴农”工程,规范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广设施栽培技术和作业机械,注重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拓展农业生产、生态和生活功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品牌培育为重点,加大农产品营销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进一步提升知名度。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中心村培育工程,加快中心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重点突出集中居住区的规划和建设。加快农村新社区改造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鼓励实施农村宅基地置换工作,积极开展集聚点建设试点。深入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工程,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扩面,着力提高农村净化美化水平。
(三)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
完善服务业平台功能,优化结构,丰富业态,打响品牌,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做强文化旅游业。突出越剧、温泉主题,制定实施文化旅游城市规划,整合旅游资源,促进整体发展。加快推进浙江嵊州温泉旅游度假区建设,开发崇仁古镇、施家岙等历史村镇旅游线路。建立有利于度假区建设的管理运作体制,探索旅游业发展长效机制。加强旅游宣传营销,办好文化旅游节会,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支持景区创A和饭店创星。扶持发展休闲农家乐,壮大乡村特色旅游。
培育商贸流通业。以商业、商务、市场为重点,扶持发展商贸业,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优化网点布局,改善消费环境,加快鹿山路商贸步行街建设前期工作。以品牌酒店和大型超市建设为重点,繁荣发展城南核心区商贸流通业,打造新兴商业中心。大力发展现代消费市场和汽车4S店等新兴业态,建设嵊州会展中心、五金机电城和城南汽车城,动建城南新区国贸商城。推进供销工作改革发展,完善农村消费市场,开展农资、再生资源回收、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收购等“新网工程”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确保市场和谐繁荣。
发展新兴服务业。以加快推进中国领带城物流中心领带服饰家纺城、厨具电器城和真丝原辅料市场为重点,扶持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研发、金融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社区服务、房地产等生活性服务业,鼓励发展总部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动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力争创建成为省级园区。发展壮大金融服务业,引进新的商业银行,保持信贷总量平稳增长。加快引进创投公司,申办新的小额贷款公司。落实国家房地产有关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