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国道嵊州段招士湾隧道
实施“一站多组” 农村公路管养新模式
目前,我市公路里程已达2096公里,其中农村公路(县、乡、村道)有1890公里。通过连年建设,2006年我市农村公路通行政村的通达率和硬化率均达到100%,深受各界群众的广泛好评。2007年起,交通部门及时实施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工程,逐步打通区域之间、行政村之间的“断头路”,进一步实现了村与村之间的联接,使我市密如蛛网的农村公路网络布局更加完善合理。农村公路为新时期建设美好乡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显然要管好这么多的农村公路,仅靠公路专业管理部门根本无法胜任。怎样才能让花巨资建设的农村公路长久地发挥效益呢?我市按照省交通运输厅的要求并借鉴外地经验,于2008年底出台了《嵊州市农村公路和民间桥梁管理养护办法》。2009年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原则,进行了养护体制的改革。在市农村公路办公室的推动下,各乡镇(街道)、开发委共建立了22个农村公路管理站,共有农村公路管理人员64人,养护人员265人参与管养。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此后,又在22个农村公路管理站明确了路政协管员和路政信息员。
为完善管养制度,在2010年试行的基础上,今年市农村公路办公室全面推行“一站多组”农村公路管养新模式,即在各乡镇(街道)大片区设置管养小组,实行网格化管理,使“乡道乡管,村道村管”一竿子到底。新的管养机制健全后,市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负责下达全市公路养护计划、组织培训、实行量化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拨付管养经费,及时调整和完善管养体制,做到“有路必养,建养必重”,确保长效。同时积极开展了农村公路文明示范路段的创建,以点带面地促进农村公路的管养质量。
乡镇(街道)、开发委农村公路管理站作为管养主体,除做好日常公路管养以外,真正以业主的身份开展台风暴雨造成的塌方公路的紧急抢通和水毁修复及日常路政管理职能,从而切实保障了本区域农村公路的畅通。至此,一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镇尽职、村村配合”的农村公路三级管理机构和网络在我市全面建立,而“一站多组”大片分组管养模式,使管养机制进一步完善,乡村公路确确实实做到了“有人管、有钱管、有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