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穿透树林,将斑驳的树影洒在金祖稠的紫砂工艺展示厅里。
嵊州市艺术村里,艺韵弥漫,暗香浮动。这里聚集着根雕、泥塑、紫砂、竹编等国家和省市级大师们的精品,集聚于此,琳琅满目,就像北京的“798”、上海的“M50”、杭州的“LOFT49”,让人留连忘返,叹为观止。
就是在这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代表性传承人金祖稠携同妻子钱小英,进行着坚守与传承的对话。
这项曾经一度步入黄昏的传统工艺,在紫砂夫妻的苦苦坚守之下,已在工艺界东山再起,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为此,金祖稠和钱小英也被业内人士视为重振紫砂辉煌的功臣,但夫妻俩却没有任何的骄傲与懈怠,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嵊州紫砂做的是产品,传承的是文化,未来仍然“任重而道远”。
邮票上的嵊州紫砂
金祖稠的办公室里,放着一本“中华文化名家艺术风采专题系列”纪念集邮珍藏册。打开集邮册,金祖稠的《六方如意》《葫芦仙子》《隔窗听竹》等紫砂作品以其巧妙的构思和精致的工艺精彩呈现,让人惊叹不已。
“这套集邮册是献礼中华文化之伟大复兴而面向全国工艺美术名家公开征集的,嵊州紫砂能印上邮票,对我是一种极大的鞭策。 ”手捧着珍藏册,金祖稠感到心里沉甸甸的,这意味着,自己还肩负着将嵊州紫砂文化推向全国的使命。
小小邮票,彰显了风雅的嵊州文化,而它更是嵊州紫砂的一个“明信片”,许多人就是通过它认识了嵊州紫砂,并寻根到嵊州。
一个初夏的早晨,两位身材高大的外国客商迈进了艺术村,在金祖稠的紫砂工艺品展厅内,面对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的嵊州紫砂,他们仔细地鉴赏着,惊叹着,还不时伸出大拇指,夸赞道:“Good!Very Good!”见到此景,钱小英笑意融融地迎了上去。
陪同的杭州三宁贸易有限公司汤燕玲总经理介绍说,这两位外国友人来自伊朗,十分热爱中国文化,对于紫砂艺术尤为喜爱。此次来嵊,就是被邮票上的嵊州紫砂所吸引,特地千里迢迢赶到嵊州。
“艺术能反映人的思想,紫砂壶能反映出当地文化,而茶壶的细节能反映出艺术家的思想。我虽然不懂中国的茶文化,但能感受到中国人的艺术修养。”其中一位伊朗客商用流利的英语向钱小英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涌上心头,钱小英当即拿出两套珍藏着的紫砂精品,作为礼物呈上。“既然你们喜欢茶文化,并从邮票上认识了这个茶文化的载体,我就把嵊州紫砂送给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