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溪江顺富村麻车段的“垃圾山”
浦口街道棠头溪绿化带上堆放的杂物
河道篇2——渔溪江顺富村麻车段桥下有座“垃圾山”
记者昨日在渔溪江黄泽镇顺富村麻车段看到,江道两侧倾倒了不少垃圾。在桥下看,更是一座“垃圾山”。
村中桥两头的江堤,都有一个垃圾堆。特别是东边的那一堆,有一部分已覆上泥土,开辟为菜地。菜地旁仍有不少新倒的垃圾,一直延伸到江中。记者顺着台阶走到桥下,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堆积“垃圾山”,离桥底面估计只有六七十厘米左右。走在“垃圾山”旁,有股恶臭气味传来,让人感觉有些恶心。
靠近江面,江水清澈见底,江面还留着一些菜叶,估计有人刚洗过菜,然而江水边漂着一些纸盒,江底也有一些红红绿绿的垃圾,让人不敢伸手玩水。水边的树丛上,还挂着各种颜色的布条,像万国旗似的随风飘荡。
住在江旁的一位大妈说:“这些垃圾基本上是附近的村民乱扔的,也有一些是上游冲下来的。”另一位村民说:“村里垃圾房太少,江附近没有垃圾房。”“垃圾房距离比较远,特意走过去倒也不方便,所以住在这条江两边的人还是把垃圾倒在江边,等大水一冲就会冲掉的。”
记者正跟村民说着话,远处一位村民挑着一担建筑垃圾走了过来。看到记者在采访,他立刻把这担垃圾停放在路边,人也钻进了一民房内。另一位村民说:“他家在搞装修,本想去江边倒垃圾的,看到你们就不敢倒了,你们一走他还是会倒的。”
顺富村驻村指导员马成忠说,麻车桥头的垃圾,我想应该通过两方面来解决。一方面是村里要拿出措施,进行整顿,把垃圾全部清运掉,放置可以移动的垃圾箱,方便村民倒垃圾。另一方面我觉得老百姓应该共同来参与,也要自觉一点。我们要在江边设立宣传牌,继续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
黄泽镇:将立即进行集中清理
黄泽镇党委副书记马赛春告诉记者,顺富村麻车自然村桥下的垃圾问题是个老大难问题,我们镇政府去清理过多次,但是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到现在为止那个地方还是个卫生顽疾。我们镇政府将立即会同村里对此河段进行集中清理,镇里还将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完善河道保洁机制。同时通过宣传,尽量引导村民,让他们有主动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能够形成清理垃圾的长效举措来解决这个问题。
评论:让我们的生活环境重归“山清水秀”
在人们的印象和记忆中,农村是一片没有开发的净土,而遍布于城乡的河道应是水质清澈、绿树清风。而实际上,很多地区在自身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垃圾处理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少村边的小河、山边的沟壑,往往成为村民“约定俗成”的垃圾丢弃点,造成垃圾成堆、河道漂污。
少数人治理、多数人污染的现象给解决乡村、河道环境问题带来较大困难。一方面是部分农民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反差较大,另一方面,硬件设施的缺乏使得村民无处倾倒垃圾。
解决垃圾围村,重还河道清洁,不仅需要提高群众卫生意识,也需要基层干部转变观念,将保护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有较高的支持和参与热情,继而带头珍惜和爱护生活环境。
让我们的生活环境重新回归“山清水秀”,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抱着积极的态度给垃圾寻找一个出口,就一定能够找出一条解决农村垃圾的有效途径,还农村真正田园牧歌式的优美环境,让河流真正叮咚畅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