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嵊报打了20来年交道,主要是因为投稿,其中有些事让人记忆深刻。
记得当时嵊县撤县设市不久,市区开始实施禁鸣喇叭的政策。笔者觉得这个政策好,就写了一则《为市区禁鸣喇叭叫好》的言论。原稿中有这样一句话:“市区禁鸣喇叭可以改变驾驶员‘喇叭当命令,刹车当法宝’的习惯。”文章见报后,我发现编者删去了“刹车当法宝”,只剩下“喇叭当命令”。乍一看,似乎不对称了,可细细一想,文章却更简洁了,更突出“为市区禁鸣喇叭叫好”这个主题。此事对我影响很大。以后我每写一篇文章,总是习惯性地问自己:这句话是否可以写得更简略些?这句话是否符合主题?如果不符合主题,即使觉得某句话很精彩或者某个词很时尚,也忍痛割爱,坚决弃之不用。
还有就是,投稿多了,自己的能耐和写作风格,报社的编辑也多少了解了一些,所以,有时候编辑会询问是否愿意写某某题材的文章,这可以算是约稿吧,我自然是“受宠若惊”的。当然更多的约稿是剡溪副刊中的“话题”栏目。约稿的文章虽然没有高考中考写作文般时间紧迫,可也属于“命题作文”,有相对严格的要求,有时候写着写着就会有发自内心的“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为此,我不断加强学习,包括经常关心新闻,收录相关素材,摘抄好词好句。久而久之,连每天阅读词典这样貌似枯燥乏味的事情,也成了我的一大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