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五水共治”全面铺开之年,紧紧围绕“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的要求,建立健全责任明确、制度健全、运转高效的“河长制”管理体系,重点突出、重拳出击、重典治污、力求实效,深入推进曹娥江水环境治理工作,主要河道实现“清面全面完成、清乱基本完成、清养初步完成”的目标。根据曹娥江水环境治理方案,特制定2014年市水环境治理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意见》(浙委发〔2013〕36号)文件要求,2014年曹娥江流域主要水污染物完成总量减排任务,乡镇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全面消除71条垃圾河、黑、臭河。地表水省控断面Ⅲ类水质达标率达75%以上;交接断面水质考核合格以上。
二、工作任务
(一)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安全保障
加快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污染源清理,2014年6月前完成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内排污企业清理工作;2014年10月前基本完成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范围内违法企业的关停、搬迁或取缔。加快推进合格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变更创建工作,开展变更创建合格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3个,年底前争取至少完成1个。进一步做好乡镇级及以上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安全隐患排查,完善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城市应急备用饮用水水源地建设,加快推进甘霖水库的建设项目调研论证,建立上下游区域联防联控、重点企业自查自证、重点企业监管抽查、饮用水源预警监测、自来水厂应急响应等5大工作机制,全面提升饮用水水源保护应急保障和处置能力。大力推进南山水库、丰潭水库、辽湾、剡源、坂头、前岩、剡湖等湖泊和水库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推进重点湖库的生态环境保护试点。主要饮用水源和其他重要湖库的入湖库河口要因地制宜建设湿地处理系统,降低入湖库氮磷总量。
(二)深入推进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
2014年完成21家印染、11家造纸行业企业整治,6月30日前,就地整治提升的6家印染、11家造纸企业完成整治验收,年底前完成6家化工企业整治,2015年底建成造纸园区,并基本完成两家企业的搬迁入园工作。通过媒体,公布印染、造纸和化工等重污染行业通过验收企业名单,接受社会监督。按照“五个一律”要求,切实加强对重污染企业的监管,巩固整治成效,严防污染反弹。坚持治旧控新,开展总氮、总磷总量减排研究,制订总氮、总磷减排考核办法。加快落后生产能力淘汰,印染行业淘汰落后产能0.15亿米,织造行业淘汰落后产能0.1亿米,节约标煤数2.4万吨。
(三)加快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扩建嵊新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7.5万吨/日,新增污水收集管网25.3公里。“六小行业”污水治理完成50 %;50 %有工业废水产生的未纳管企业完成纳管/达标排放/关停或搬迁。积极推进雨污分流,全面封堵违法排污口,进一步提高污水的收集效率和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负荷水平,完成嵊新污水处理厂一期设施一级A提标改造工作。
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行政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完成改造扩建污泥处置项目1个,新增污泥处置能力1.8万吨/年,着手准备污泥处置二期工程。建立危险废物和污泥从产生、运输、储存、处置全过程监管体系,实现源头管理精细化、贮存转运规范化、过程监管信息化、设施布局科学化、利用处置无害化。
(四)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3万亩、统防统治面积6.3万亩,高效低毒农药替代面积7万亩,推广商品有机肥施用量0.15万吨。实行畜禽养殖区域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关停搬迁禁养区内生猪存栏量3万头,减少生猪养殖量5万头,以规模化养殖场为重点,推进污染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完成353家出栏50-100头的小规模养殖场治理,完成141家出栏100-1000头的中等规模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修复以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改造,完成18家出栏10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场进行标准化提升改造。实施水禽旱养,建设生态家庭牧场2个,推进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建设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厂1个。加快现代渔业建设,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深化水产养殖水污染治理,普及推广稻鱼共生轮作等生态养殖面积0.25万亩,增殖放流鲢鳙等淡水苗种500万尾(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