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
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四边三化”、“三改一拆”、“三清三建”等行动,积极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农村截污管网和污水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33 %,新增开展生活污水处理村46个,扩面改造村79个,新增受益农户2.9889万户。
加强对河道、池塘、沟渠两旁及水面垃圾的清理,健全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的有效途径,全面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行政村覆盖率达33 %,无害化处理率达80 %。
(六)扎实推进河道综合整治
建立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2014年实现流域内河道保洁全覆盖。继续深入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和中小河流治理,新增河道综合治理9公里。加强平原淤积河道清淤工作,加大河湖水系连通及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5平方公里。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全面取缔非法采砂行为,对影响饮用水水源保护和重要水生态功能的河道全部实行禁采。杜绝各类挂桨机船舶非法进入主干航道航行,所有运输船舶要按法律法规的要求配备船舶防污染设备、设施。大力整治建筑行业泥浆运输,禁止泥浆排入河道。
(七)严格执法监管
对曹娥江流域市控以上排放废水的重点监控企业和污水处理厂,尤其是废水直排环境的企业和涉及危化品的企业,实行最严格的监管制度,全面实行刷卡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现场监察和监督性监测不少于每季度一次,每季度组织一次专项执法行动。严格执行“两高”关于环境污染罪的司法解释,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加大环境执法后督查和专案稽查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大案要案,在门户网站和主要媒体上全面公开环境违法案件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曹娥江流域重点污染企业全面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测和刷卡排污总量控制系统,2014年新装在线监控和刷卡排污企业41家,基本实现全流域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全覆盖。在环境监察网格化的基础上,开展河流视频监控与数据监测点位监控系统建设,依托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受理、管理、监督、考核四个机制,形成受理和处置相分离、主动发现和及时处置相结合的河道网格化管理。建立环境在线监测系统、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省市县三级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三位一体”的高水平监控体系。
(八)全面落实“河长制”
建立市、乡(镇)、村(社区)级河长体系,确保每一条河、每个河段都有河长,都有责任人。督促各地制订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明确各级河长职责,建立健全“河长制”工作的巡查和例会、信息报告、应急处置、组织协调、指导服务、督查督办、考核激励、宣传教育、全民参与等工作机制。建立明确工作责任、明确进度要求、明确考核办法、明确保障措施、加强督促检查的“四明确一加强”重点项目推进机制。重点考核水环境质量、推进水环境治理重点项目、污染减排、消除黑臭垃圾河和实施“河长制”等情况,考核结果纳入“五水共治”和各级文明、生态、卫生(村、镇)建设考核体系,并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全面落实强化组织领导、项目保障、执法保障、督查考核、全民参与等措施,建立全天候联合督查、重点项目进展月上报、环境质量和集中行动季通报、年度定量考核的水环境治理工作督查考核机制。
附:2014年嵊州市"五水共治"重点项目表
嵊州市“五水共治”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