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午后,黄泽镇世纪大道拆迁办公室前。刚刚从合作银行黄泽支行回来的凌大伯夫妇迎面碰上了镇拆迁办干部吕才江。
“才江,伢刚刚从银行回来,拆迁款还没有到呢?”“镇财务上午才划出,到下班前一定会到的。”“安置地块每户人家的小牌子怎么都集中插到一处了,到时会不会不影响我们建房?”“放心,我会立即向镇里反映,保证你们如期建房。”作为黄泽世纪大道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副主任,吕才江怎么也不会想到,几个月前他和同事们还与凌大伯“门里门外”地对话,如今却能一起愉快地畅谈了。
规划建设中的世纪大道是黄泽镇内南北向的一条集镇次干道,北临东直街,南接嵊张线,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70—90米的大道,计划3年内分别在道路两边建造商业综合体、商务办公楼及商住楼。工程共需拆迁住户30户,今年69岁的凌大伯就是其中一户。作为集镇建设的重要通道,这一工程早在上个世纪末就曾是黄泽镇党委、政府的实事工程之一,但由于住户的坚决反对,一直无法实施。因为担心搬家会使自己经营几十年的诊所流失一批客户,同时对政府工作的不信任,让凌大伯成为最坚定的反对者之一。
春节前夕,镇干部上门了解情况时,凌大伯紧闭双门,站在阳台上,眼一瞪,撂出一句狠话“要命一条,就是不能拆我房子。”因此,世纪大道拆迁工作开始后,如何让凌大伯同意拆迁,成了镇领导和拆迁干部们心头的“老大难”。
为统一拆迁户的思想,同时征求拆迁户的意见,4月13日,镇政府召开了一次拆迁户座谈会。会上,镇长李剑光详细介绍了世纪大道工程项目情况和近几年黄泽镇实事工程的进展。特别是困扰黄泽人民十几年的自来水改造工程顺利实施,让凌大伯看到了镇党委、政府做实事的决心。会上,凌大伯明确表示同意拆迁。
然而,当工作人员欲上门做评估工作时,还是被挡在了门外。碰了钉子,拆迁干部没有灰心。李剑光亲自登门家访,摊开世纪大道拆迁改造工程示意图详详细细为凌大伯讲解了1个多小时,却闭口不谈拆迁。又过了些日子,看到凌大伯仍然没有反应,城建副镇长沈传定再次上门,这次还是不谈拆迁,只是倾听凌大伯唠唠家常、记下诉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4月下旬,凌大伯终于同意对房子进行拆迁评估。
好事多磨。有了上一次的反复,拆迁评估结束后,拆迁办干部始终不敢上门与凌大伯谈拆迁合同。5月10日是拆迁户自愿签约的最后期限。17点,临近下班时间,看看距离目标任务节点24时还有几个小时,吕才江想起前几天自己一个承包小建筑工程的张姓朋友提起,凌大伯曾经来向自己打听私房工程造价。吕才江觉得,这是一个良好的兆头。于是,吕才江邀上自己的这位好友,心怀忐忑地走进凌大伯家,询问其对前期评估工作的意见。“你们评估时,把我的彩色水磨石地板都漏掉了,弹簧门的价格也与普通门的价格一样,介勿公正,协议不签。”凌大伯气鼓鼓地说。这一句硬邦邦的话,却让吕才江看到了希望。
“好,张师傅,伢跟老凌来计算一下,这两项少补助了多少钱?然后我把意见带回去,一会儿给您答复。”吕才江一一记下。19点,草草扒过晚饭后,吕才江拿着镇里的答复意见,再次来到凌大伯家,至此,凌大伯心头的顾虑打消了。21点30分,凌大伯夫妇拿着房产证、土地使用证等来到拆迁办公室,郑重地按下了同意拆迁的红指印。
从避而不见,到见面后不松口,再到凌大伯最终签约住进过渡房。打电话、讲政策、当参谋……拆迁干部用一次次真诚的服务,解开了凌大伯坚守老房不可动摇的心结。
一个多小时的畅谈,凌大伯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世纪大道建设是好事,我一定支持。”根据规划,凌大伯的新家将会被安置在世纪大道附近,前面的道路足有十米宽。“到时前来就诊病人的车子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了。”凌大伯说。
“现在我们去看他,凌老先生对我们非常客气。”一位镇干部笑着说。
采访结束了,走出世纪大道拆迁办公室,凌大伯还不忘说一句:“我反映的问题你们已答应解决,世纪大道一定要像你们说的那样尽快建成,我可看着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