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趁着天气好的时候,我去了几趟乡下,了解了一些农村“五水共治”的情况。我觉得上面“三河”(黑河、臭河、垃圾河)整治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下面却还是冷冷清清。主要是有的村干部存在着等待依赖思想,认为“五水共治”的工作上面会派干部来搞。殊不知,村里池塘污泥为患,池水发臭,村边的小溪小坑堆积着生活和建筑垃圾,村中道路有的地段杂草丛生,成为蚊蝇的栖息处……希望借这次“五水共治”的东风,将这些垃圾死角彻底清扫干净。
而农村“五水共治”之所以存在这样的弊端,笔者认为,是“五水共治”的宣传教育尚未深入人心,没有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为了打好“五水共治”这一仗,首先要以宣传教育引路,在此,笔者就做好农村“五水共治”工作建言献策。
第一,市里有关宣传部门可印发一些“五水共治”的宣传资料,并拟定几条标语口号,让农村干部进行学习和宣传。
第二,村文化礼堂作为宣传平台,可举办“五水共治”讲座,聘请有关领导或专家进行通俗易懂地宣讲,使干部、群众认识到“五水共治”的重要性、必要性。从而克服依赖思想和畏难情绪,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五水共治中来。
第三,办好农村黑板报和文化宣传走廊,聘请热心的退休干部和教师负责,经常编写一些“五水共治”的报道,以及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文化宣传走廊可张贴一些“五水共治”的文章、图片,标语口号等。这些鲜活的资料,群众很喜欢看,定能发挥教育人、鼓励人的作用。
第四,村里开展“五水共治”时,可在村口、工地上,挂出写有治水口号的横批,张贴标语,营造“五水共治”的浓厚气氛,鼓舞“五水共治”的英勇气概。
第五,动员村文艺宣传队,自编、自导一些快板、相声、舞蹈、小品、越剧等形式多样的节目,利用节假日登台演出,寓教于乐中,既活跃农村的文化生活,又推动农村的“五水共治”。
总之,在“五水共治”中,我们要占领农村的文化阵地,把一切宣传工具调动起来,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到干部带头、群众参与、上下联动、部门配合,掀起合力治水、全民治水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