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针引线 拼速度比质量
8月6日上午8点半,随着一声哨响,“宏达杯”嵊州市“寻找最强技工”(套口工)操作技能竞赛正式开始,来自全市15家企业的38名选手统一着装,按照工艺纸要求,快速将衣片缝合在一起,让其变成一件针织衫。
比赛心态很重要
“我的车针断了。”比赛现场,来自金河制衣的邓开枝突然跟工作人员反映。“车针断了,就只有换位置了。”
挪位、换机器,邓开枝重新穿针引线,不慌不忙。她的淡定,与激烈的比赛现场形成鲜明对比。
今年44岁的邓开枝,做套口工已经16年了,但参加比赛是第一次。当记者问她断针时有没有很紧张,她很淡定地说:“不紧张的,只要是18针的套口机,我都可以做好。”在她眼里,质量比速度更重要。
还有一位选手,有些不同寻常,她从坐下开始,就一直皱着眉头跟套口机“较劲”,似乎做得很不顺利。
在等待成绩时,记者得知她叫喻春红,来自浪普制衣,做套口工已18年了,也是第一次参加比赛。“太紧张了,而且套口机用得还不顺手。”原来,套口机在缝合裁片时,是用脚踏板控制的,但喻春红的套口机脚踏板似乎不怎么灵光,她就只能改为手动操作了。
虽然时间上有点吃亏,但乐观的她仍能为参加比赛而高兴。“大家都是同行,这次比赛我学到了很多,得不得奖,并不重要。”
要速度也要质量
21分20秒,来自宏达制衣的刘佳玉率先完成参赛作品;22分54秒,宏达的郑君完成;24分27秒,同样是来自宏达的孙先瑞完成;24分34秒,还是宏达的吕继芳完成。这次比赛,宏达制衣的选手包揽了速度上的前四名。但作为一名好的套口工,不仅要有速度,更重要的还要有质量。
此时的刘佳玉和郑君,在场外一脸轻松,她们之前就参加过类似的比赛,而且成绩不错,这次对自己的作品很有信心。“我喜欢挑战高难度的。”刘佳玉坦言,她一做完就上交了作品,连检查都省了。
“那我大概就是慢在检查的时间上了吧。”一旁的郑君说,“不过说不定我做的质量比你好呢。”郑君也是信心满满。
第三个上交作品的孙先瑞,一出来就拉着刘佳玉和郑君说,“太紧张了,我的手到现在都还在抖。”孙先瑞说,做套口最关键的就是心要静。正说着,小伙伴吕继芳摸着额头出来了,吕继芳做套口工作也有10年了,但今天的比赛,还是让有着丰富经验的她如新手一般,紧张到额头直冒汗。
评分做到绝对公平公正
9点半,评委们开始对作品打分。
“这件衣服缝合线颜色用错了。”“怎么把袖子都缝住了?”“工艺纸放在袋子里了,要扣5分。”现场的评委对38件作品一一点评,副裁判长黄明灿告诉记者,他们是严格对照评分细则,对每一个瑕疵作相应的扣分,“我们只知道编号,不知道名字,做到绝对的公平公正。”
11点,38件作品的评分工作全部结束,来自宏达制衣的刘佳玉,凭着速度和质量上的优势荣膺冠军。郑君和吕继芳获得了第二名,孙先瑞虽然速度快,但质量稍逊一筹,与天成印染的祝琴菊、华银羊绒衫的陈杭获得第三名。
此次举行的套口工操作技能竞赛,是“寻找最强技工”系列活动的第一场,接下去,还会陆续举行嵌线工、缝纫工、数控操作工等10个技术工种的技能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