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职)业:布鞋师傅
采访对象:高立生
基本情况:他是失土农民,做布鞋的初衷是“自己有脚气,想找一双舒服的鞋穿”。十来年做下来,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布鞋师傅”,一双布鞋要卖到150元。最忙时,一天会有二三十位顾客前来订购。
出彩一句话:“希望有更多的人拿起针线,纳起布鞋,让这门传统手工艺术一直传承下去。”
素色的鞋帮,厚实的白底,船样的外形,传统的千层底布鞋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在我市城区,却有这样一位师傅,每天手里拿着针线,一针一线纳着千层底,十年如一日。
他就是49岁的高立生,是远近出了名的“布鞋师傅”。
失土农民 做起了“布鞋师傅”
高立生的店在嵊州大桥下,简朴。提到“布鞋师傅”的经历,得从十年前说起。
原来,高立生是失土农民,土地被国家征用后,就一直在家,总想着找点事情做做。他自己有脚气,无论穿什么鞋都很不舒服,“我想,有没有一种鞋,穿着冬暖夏凉,还不会有脚气。”有了这想法后,高立生跟着村里的老人们学纳鞋,有空就去看老人们纳鞋、绱鞋,将整个做工、流程默默记在心里。回到家里,他照着老人们的样子裁剪旧布料、用浆糊贴鞋帮、绱线……经过数次的试验,做出来的鞋子居然象模象样。
高立生告诉记者,一双鞋底,绝不是一天就能做成的,得一层一层糊了再晒,干了再糊,再纳成鞋底,可以说完全是用传统的土方法一针一线纳出来的,一双鞋的工艺主要就在这鞋底上,也因此被称作“千层底”。尽管没有上千层,但每只鞋底起码也有30层,它们都是用浆糊黏贴起来的棉布一层一层填制而成的。
记者也试着用锥子在鞋底上钻洞,花了十几分钟时间,也只钻了五个洞,而手臂已经酸得不行。高立生介绍,这样一个鞋底,得钻上一千个洞,可见纳鞋底不仅是一门技术活,还是一门体力活。“别小看一双布鞋,它得经过裁剪鞋面、粘底、缝合鞋面、定楦等多道工序,一双布鞋最快也要五天才能做好。”
不光做鞋底费心思,做一个鞋帮也要经过数道工序。打袼褙、剪鞋面、装衬里,一道都省不得。
他的“复古布鞋”远近闻名
说起布鞋,上世纪80年代之前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有一双,黑面白底,款式一致。但现在的布鞋和传统的老布鞋相比,款式和花色已有了革命性的改变。“现在的年轻人都在追求复古风。这布鞋尽管做起来费时费力,但是穿起来透气,吸汗,两三岁的小孩、七八十岁的老年人都可以穿。”高立生这样说。
高立生的布鞋一双要卖150元左右,有时候一天就会有二三十位顾客前来订购,而且是独家经营,这种纯手工制作的布鞋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限量版”。采访时,来自宁波的吴先生正好到他店里来买布鞋,“我可以说是高师傅的老顾客了,每年都要到他店里来量脚定做几双布鞋。”原来,吴先生的脚比较特殊,脚掌较短,脚踝较粗,很难买到合脚的鞋。“这是我第五年来这里买了,冬暖夏凉,穿着合脚,再远的路我都愿意来这里定做。”
高立生每天早上8点开店,直至营业到晚上8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每天晚上6点后是他店里最忙碌的时段,过来拿鞋的、询问的一个接着一个。
高立生说,虽然这布鞋做起来不容易,但看到回头客越来越多,他是非常乐于做这手工活的。同时,他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拿起针线,纳起布鞋,让这门传统手工艺一直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