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开始,杭州西溪湿地开始投放小鱼,以鲢鱼、鳙鱼、草鱼和青鱼为主。目前西溪湿地的水质基本稳定在Ⅲ类水,这其中小鱼治水的功劳很大。”这个案例是网友曾在绍兴晚报上的《鱼儿治水个中神奇知多少》一文中看到,这个生态治水的成功案例让网友很有启发。
其实,据网友网上了解,以生态理念治理河道,采用多项生态技术或方法,进行水系生态修复,已经不是新鲜事。例如,上海后滩公园的“生态廊道”,其四周种满了芦苇、菖蒲、水稻、水葱、茭白、菱角、甘蔗等40多种水生植物和观赏花草。
当前正值“五水共治”强势推进之时,何不利用生态治水来为治后水体“疗伤”。虽然许多原本垃圾堵塞、发黑发臭的河道经过整治后恢复了往昔河岸整洁,但是水质还是那塘“死水”,要真正恢复还需一个较长的“康复治疗”过程。
也就是说,单靠除藻、清淤、养鱼都不是一个最完善的治水“处方”,只有通过重构完整生物链,恢复水体自净能力,从根源上控制水体污染物,才能让河道恢复真正的“健康”。
不过,生态治水也要因地制宜。因各地水体形态不同,面积不同,污染成因不同等等,所以,即使同样是采用生态治水,其“处方”肯定也各不相同。究竟哪些生态治水的技术或方法才是有效的,有待有关部门和机构持续跟进,并拿出明确的治理方案,“五水共治”才能真正开花结果,造福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