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职)业:墙绘师
采访对象:单孟雷
基本情况:他今年29岁,自幼学画,2009年开始文化墙的绘制。我市三分之一的村子,都留有他和团队的墙绘作品。
出彩一句话:“我们的团队,每天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们相信能绘制出更好的明天。”
栩栩如生的人物,意境幽远的山水……这可不是悬挂在墙上的画,而是由专业画师一笔一笔精心勾画出来的墙绘,犹如将一幅幅流动的风景定格在墙壁上。这位墙绘师名叫单孟雷,多少年来,他从未放下过画笔,一直追梦在自己的绘画之路上。
一手托着调色板,一手拿着画笔,指间还夹着几支粗细不同的画笔,随时准备更换。创作时遇到特别高的地方,双脚还需踩在木梯上,这就是单孟雷工作时的常态。
单孟雷今年29岁,11岁就开始学画了,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与绘画相关的工作,但绘制文化墙,却还是最近5年的事。他告诉记者,文化墙,说得通俗点就是在墙上画画,这也是一种宣传的载体,通过挖掘典故、历史,结合当代文化元素,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故事上墙,供大家阅读。它弘扬的是传统文化,美化的是居住环境。现在,全市三分之一的村子,留下了他和团队的墙绘作品。
文化墙与室内墙绘比起来,面积更大,而且创作时受天气限制,难度更大。夏天汗流浃背,冬天手指头冻得红肿,这些都是常有的事。“上三高速嵊州出口处的文化墙就是我画的,这可是我们嵊州的名片之一。”说起当时绘制的经历,单孟雷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由于墙面在斜坡上,没办法搭脚手架,只能用竹竿搭起简易的架子,再站在上面画。几米高的墙,站在竹架上,脚都在抖,根本不敢看下面。”
墙绘绘制现场,在单孟雷的指导下,记者也拿起画笔,体验了一把当墙绘师的感觉,不过没一会,两腿就开始发麻了。他笑着说:“长时间绘画,会感到腰酸腿痛,脖子好像要断了一样,但看到墙壁上绘出的美丽图案,我们非常有成就感。”
有人说,追寻艺术的路总是孤独的,但单孟雷不觉得,这一路走来,他很庆幸有妻子陪在身边。妻子同样也是美术爱好者,两人是高中同学,后来一道回嵊州创业。两人是工作上的好帮手,又是生活中的知心爱人。他们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广告公司,创作了很多反映家乡风土人情的墙绘作品。
“墙绘非常辛苦,没有想象中的文艺。”这是单孟雷对他的团队经常说的一句话。“我们的团队很年轻,都是80、90后。因为共同的爱好,我们走到了一起。我们每天都在做喜欢的事情,相信能绘制出更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