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面临着全球性水资源危机,“五水共治”已成大家的共识,有了许多创新举措,也取得前所未有的效果。但笔者认为,我国先民们为治理水患,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的优良文化传统,堪称弥足珍贵,值得我们去继承与弘扬。
早在远古,我国西周时期就颁布了保护自然资源的法令,如3000多年前周文王时颁布的《伐崇令》即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又如,《吕氏春秋·上农》载,西周时还制定过“四时之禁”,其中规定:不在指定的时间内,不得上山砍伐林木,不得到沼泽割草烧灰,不得狩猎捕捉禽兽,不得使用渔具从事捕捞。
回忆儿时,纵穿村中央有一条水圳。村民们对于这条水圳很珍惜,使用也有很严格的要求。不知什么时候起,也许是水圳建成时起吧,全村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如清晨8:00前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去水圳里取饮用水;8:00后大家都会在水圳里洗菜、洗水果等食物;在傍晚4:00之后大家才去水圳里洗衣服、洗澡。同一条水圳不同时间的安排,没有人会去破坏它,即便是外地人来村做了违背规矩的事都会得到村民的及时阻止。
现今,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日益提升,家里有了自来水,还有了洗衣机。渐渐地水圳成为了村民的排水沟了,只有一些村民在那里洗洗拖把了,水圳里的淤泥也慢慢地积满了。人们再也不习惯去水圳里做这些事了,水圳被冷落了,无人去顾及了。
虽然,类似这种水圳再也发挥不了曾经的作用,但在当前水资源仍是人类根本生存要素并出现严重水资源危机的情况下,急需我们要重拾先人们的优良传统,来保护我们珍贵的水资源,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让水更清家乡更美,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