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建亚正在编制一个花篮(马玉龙摄)
行(职)业:竹编工艺师
采访对象:吕建亚
基本情况:吕建亚今年45岁,17岁开始学习竹编工艺,直至自己创办了一家工艺竹编厂。她与竹子已打了近30年的交道。
出彩一句话:“因为喜欢,无法割舍。”
竹椅、竹席、竹篮……提起这些纯手工竹编,我们并不陌生。现在,会这门手艺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但在黄泽镇青石桥村沙地自然村,却还有这么一位竹编手艺人,数十年来依然默默坚守着。
45岁的吕建亚,现在是一位竹编工艺师。她17岁拜师学习竹编手艺,直到创办国森工艺竹编厂,与竹子打交道已有近30年。她的手上布满了老茧,但拿起一根细细的竹篾,她还是这么光着手“舞动”着,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吕建亚笑着说,手上的老茧就是保护层,竹篾上的毛刺伤不到自己。
与吕建亚谈笑的一会儿时间,眼见她一个篮子快收尾了,记者拿过来,想尝试着编制,不过很快放弃了——看似简单的工艺,其实很有技术含量。口径,高度,长宽比例,用什么篾条,编什么花式,都很有讲究。
吕建亚说,在众多作品中,她最得意之作当属即将完成的“美人鱼”。这件作品是去年开始制作的,从构思、绘制图样、用木框造型定位,再到用篾条编裹身体,现在快完工了,插上鳞片就可大功告成。接下去,她将要创作“龙船”,“这可能是我最后一件大型作品了。”她笑笑说,年纪慢慢上去,眼睛也越来越不好,趁现在还算年轻,就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作品。
吕建亚还告诉记者,原先村里有十几家做竹编工艺的厂子,现在就仅存自己一家了,她说,自己就是喜欢竹编,无法割舍了。厂里每做一件竹制工艺品,从最初的选材到最后的收口,大大小小总共10来道工序,基本采用流水线作业,每人负责一道工序,这样可以实现数量上的保证。她说,竹编工艺最难的地方在于,如果有一个地方没编好,就需要全部拆开重新编织,所以这需要相当的耐心与细致。
与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吕建亚也遇到了传承难题。据她介绍,厂里的工人大都上了年纪,稍微有点基础、手又巧的年轻人寥寥无几,“我很希望培养一批弟子出来,把这技艺传承下去。但现在的年轻人普遍缺乏耐心,想寻找一个真正热爱竹编艺术的传人,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