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五水共治” 重现诗画剡溪
昨日,谷来镇举行表彰会,向联谊村马章根等优秀保洁员颁发流动红旗。据谷来镇副镇长童小芳介绍,谷来镇建立了镇、村两级督查队伍,定期督查河道卫生,每月进行评选,连续3个月获得优秀的保洁员才能得到季度流动红旗。这是我市各乡镇(街道)、开发区积极开展“五水共治”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绍兴市“五水共治”工作部署,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全面打响“五水共治”攻坚战,治水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建立治水制度 上下齐心联动
今年来,我市各级成立了“五水共治”领导小组,并建立“河长”责任制,按照“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全市909条河道全部落实了“河长”,其中35条市级河道由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担任一级河长,并制定了“一河一档”、“一河一策”。在每一条河道边,都可以看到“河长制”公示牌,上面公布着河道长度、整治目标、河长姓名与职责等,并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同时,我市还建立了市级机关部门联系乡镇(街道)制度。全市96个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分别与22个乡镇(街道)实行挂钩联系,并将履行河长制、推进“五水共治”重点项目等工作与联系乡镇(街道)进行捆绑考核,使部门与部门、部门与乡镇之间形成了合力,切实改变了水环境治理“齐抓不管”的弊病。今年以来,市级机关部门已组织人员到联系乡镇(街道)开展集中清扫、帮困扶贫、互联共建等活动8万多人次。
打响三大“战役” 推进治水项目
治污水是“五水共治”的首要任务,3月起,“三清”集中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整治等三大“战役”在全市各乡镇(街道)、开发区相继打响。
今年3月份开始到5月底,全市上下开展了“清障、清淤、清垃圾”集中行动,全面消灭垃圾河,全面整治黑河、臭河。通过3个月的集中攻坚,全市共清运生活垃圾5万余吨,清除河道障碍物2万余吨,清理污水坑、臭水沟683处,71条“三河”中的62条垃圾河、1条黑河、1条臭河完成整治,并于7月23日通过绍兴市验收,成为全绍兴率先完成垃圾河整治的两个县市之一。其余7条臭河于10月中旬完成整治。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今年我市共安排了125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计划新增农户纳管29889户。为破解时间紧等难题,我市有关部门调整了乡镇(街道)招投标权限,开展了电商采购合作。截至11月底,已有129个村进场施工,开工率为103%,72个村基本完工,累计新增纳管30875户,入户完成率为103.3%。按照省下达的任务,需关停搬迁“五河”两岸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148家;完成353家小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141家中等规模场设施修复、18家大型规模场提升改造的任务。我市把5条主要河道作为重点整治区域,把生猪产业作为重点整治产业,划定了禁养区和限养区,出台相关政策,全力开展畜禽养殖整治。截至11月底,基本完成省下达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