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好的时候,剡湖街道沙园村的老人总会聚在村西的新桥头,晒着太阳聊家常。他们脚下,是一条叫磨刀坑的渠道。“原来渠道里都是垃圾,又脏又臭,河边基本不敢站人的。”说起磨刀坑的变化,60岁的村民赵增余感触颇深,“现在渠道整洁多了,也不臭了,我们都喜欢在渠边散步。”
磨刀坑(旧称了溪)从磨刀坑水库流入剡溪,全长15公里,其中在剡湖街道沙园村境内有4公里左右。多年来,由于沿岸村民往河里乱扔乱倒垃圾,加上生活污水直排河道,时间长了,河道又脏又臭,是我市首批上报的6条臭河之一。“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后,剡湖街道在渠道两边砌起了石坎,并由专人负责清理河道垃圾,既改善了排洪功能,又使磨刀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大禹治水,毕功了溪。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绍兴市“五水共治”工作部署,发挥大禹精神,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全面打响“五水共治”攻坚战,让山水嵊州诗化美景重现在世人面前。
开展“三河”整治 初现水清岸绿
去年3月开始到5月底,一场声势浩大的“清障、清淤、清垃圾”集中行动在嵊州大地开展,以集中攻坚形式全面推进治水工作,全面消灭垃圾河,全面整治黑河、臭河。
全市909条河道全部落实了“河长”,其中35条市级河道由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担任一级河长,并实行“一河一档”、“一河一策”。在“三清”集中行动中,市四套班子领导率先带头,各级机关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广大群众纷纷参与,掀起了治水热潮。各乡镇(街道)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方案,科学实施,积极开展“党员活动日集中清扫”、“清洁家园人人参与”等活动,推进农村环卫保洁全域化、常态化。
通过3个月的集中攻坚,“三河”整治特别是垃圾河清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初现水清岸绿的美景。全市71条“三河”,其中62条垃圾河、1条黑河、1条臭河完成整治,共清运生活垃圾5万余吨,清除河道障碍物2万余吨,清理污水坑、臭水沟683处,并于去年7月23日通过绍兴市验收,是全绍兴率先完成垃圾河整治的两个县市之一。其余7条臭河于去年10月中旬完成整治,并通过了绍兴市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