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职)业:电视机维修工
采访对象:王顺水
基本情况:王顺水今年61岁,曾是部队里的无线电调配员,退伍后延续了爱好,开始修收音机、录音机等。1990年后,主修电视机。现在甘霖镇秀山路开有一家电视机维修店。
出彩一句话:“碰到难题肯专研,能难倒你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少。”
甘霖镇秀山路,一家没有名字的电视机维修店,看上去很不起眼,但从店里摆得满满当当的电视机来看,生意相当不错。
“顺水师傅,我家电视机坏了,图像显示不出来。”年前,姜家村一位村民搬来一台问题电视机到店里。
“顺水师傅”看了一眼,拆开电视机后盖,拿起电笔在电路板上忙活起来。
“顺水师傅”大名王顺水,今年61岁,是这家维修店的店主。王顺水1977年入伍,学习电工学、无线电学,随后成为一名无线电调配员。1981年退伍后,兴趣不减的他开始尝试修收音机、录音机等。1990年后,家家户户开始有了电视机,王顺水也“顺水推舟”,主修起了电视机。
拆了后盖的电视机,电路板上满是密密麻麻的线路,记者一看就感觉自己得了“密集恐惧症”。王顺水拿起电路板,开始有板有眼地分析:“老电视机所有电路都在一块板上,出现故障要一一排查。你看,这块区域是电源供给部分,像人吃饭一样提供能量。旁边的是遥控控制部分,像人的头部,掌控着电视机……”
随后,王顺水不再说话,开始一件一件地测试、分析、排查。“好了,有图像了。”半个小时后,电视机重新“活”了,王顺水脸上也露出欣慰的表情。
一台电视机修好,王顺水又摆弄起另一台已拆开的电视机。“你们年轻人聪明,你看得出它的问题在哪吗?”记者盯着线路板仔细看,正感觉双眼开始模糊时,突然发现有一根线路断开了。“这里,这里吗?”记者有点不确定。王顺水拿起电焊枪把断点焊好,又问:“还有问题吗?”这下记者是真的看不出来了,但王顺水却一下子又指出了好几处问题。
当记者问起,现在是不是眼睛扫一下就能看出问题所在,王顺水却说,电视机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修理中接触到的新问题也越来越多,有时看上一整天都不一定能找出问题,“不过,碰到难题肯钻研,能难倒你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少。”现在,他每修一台电视机,都会把型号、问题一一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修理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因为认真、技术好,顾客都很信任他,找王顺水修电视机的人越来越多。但他心里也很清楚,电视机修理业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以往,修电视机是很吃香的,很多人找上我,说要当我徒弟。”王顺水说,“现在冷落下来了,我以前带的三个徒弟也全部转行了。”不过,王顺水可舍不得转行,他还想坚持,毕竟还有很多“老家伙”,需依靠他重新还原色彩和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