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丁仁娟,女,63岁,黄泽镇许宅村保洁员。
凌晨5:30,丁仁娟像往常一样,拖上垃圾车,带上扫帚和畚斗,出门开始清洁村里的垃圾。
自从2013年当上村保洁员以来,丁仁娟就养成了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的习惯。当她开始埋头扫地的时候,村里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之中,陪伴她的,只有村民家中时不时传来的狗叫声。
丁仁娟看起来身体很结实,干起活来也很利索。但在11年前,她却被查出得了淋巴癌,直到5年前,丁仁娟的病才基本得到了治愈。对目前健康的身体,她显得更加珍惜,平时也非常注重身体保养。她常开玩笑说,城里的大妈们在跳广场舞锻炼身体,她的锻炼方式比较独特一点,就是每天把村里的道路扫一遍。
黄泽镇许宅村一共有6名保洁员,丁仁娟作为组长,除了要做好清洁工作,还要协调好保洁员的工作。几位保洁员分别负责哪个路段,她都要详细安排。平时偶然看到路上有垃圾,她总会自觉的弯下腰捡垃圾;看到村民家门口垃圾比较多,她就主动去打扫;看到村里的阴沟有多年未捞的淤泥,她也总要过去捞一把……丁仁娟表示,既然已经在做保洁员了,那么再苦再累都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责任。
丁仁娟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却有一颗不断学习的心。在她的垃圾车里,总会放着两把不同的扫帚,一把是市场上买的普通扫帚,一把是她和几名保洁员研究出来的竹枝扫帚。
丁仁娟告诉记者,刚开始做保洁员的时候,使用的是普通扫帚,扫起来效率不是很高,一度让她很是苦恼。后来她趁着到市区的机会,偷偷观察了一下环卫工人的扫帚,发现他们的扫帚跟她们的很不一样。“他们的扫帚大,而且特别实用。”回家后,丁仁娟就跟另几个保洁员一起自己动手绑竹枝扫帚,经过几次修改,更加符合许宅村地形的竹枝扫帚就诞生了。
除了道路清扫工作,许宅村的6名保洁员,还承担着村里11个垃圾桶的垃圾清理工作。丁仁娟说扫地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倒垃圾桶就不那么轻松了。“前段时间轮到我清理垃圾桶,臭气一下子冲进鼻子里,当场就呕吐了。”丁仁娟说,虽然已经做了两年多的保洁员,但还是不能适应垃圾桶的臭味。在清理垃圾桶时,丁仁娟和她的搭档要先将桶里的垃圾倒到自己的垃圾车上。别看这些小小的垃圾桶,一个垃圾桶装满了垃圾之后,可有一两百斤重,即使是两个正当年的男人一起抬,也相当费劲,更别说像丁仁娟这个年纪的大妈了。
丁仁娟告诉记者,许宅村有3000多人口,每天大约会产生1吨垃圾,逢年过节,垃圾就更加多。所以往往别人在家休息的时候,也是丁仁娟她们6位保洁员最为辛苦最为忙碌的时候。
今年春节期间,轮到丁仁娟清理垃圾桶,为了在正月初一那天让大家有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大年三十晚上,丁仁娟吃了两个粽子就和她的搭档早早地出门清理垃圾了,连团圆饭都没来得及吃。“本来想着早点开始可以早点结束,还能跟家人吃吃下半餐的。”但当她看到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的垃圾时,直接就懵了。那天晚上,她们两个人足足拉了14车垃圾,从傍晚5点,一直清理到晚上10点才回家。
黄泽镇许宅村的村民都说,丁仁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总是把工作放在首位,不管炎热夏天、低温霜冻,就算有时候因为风湿,腿连走路都会感到疼痛,但她也从不偷懒,必须“今日事今日毕”。
去年10月份,丁仁娟的丈夫因一次意外摔伤了颈椎,在市人民医院住了2个多月,但这期间,在医院照顾丈夫之余,丁仁娟仍是坚持每天都回村清扫道路和清理垃圾。她儿子三番两次劝她安心在医院照顾父亲,但她始终挂念着村里的保洁工作。尽管有时要面对这样那样的不理解,可丁仁娟还是坚持着自己朴素的信念,希望通过自己和其他保洁员的辛苦,能够换来整个村庄的干净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