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那年,马维江穿上军装,经过两年沙场练兵,考入长沙炮兵学院。寒窗三年后,返回原部队。1998年,又被选送到南昌陆军学院进修。2004年,转业到市公安局,成为黄泽派出所的一名治安民警。时隔五年,调到看守所。
一提看守所,相信大多数人的脑海里,会情不自禁地浮现出高不可攀的围墙、错落有致的电网、不拘言笑的看守、荷枪实弹的武警、贼头狗脑的囚犯等类画面。说句实在话,这些人的脑中之所以烙上此类画面,最大推手,当数文学影视作品中的那些描写与介绍。
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人性化改造罪犯的理念逐渐得到强化,监狱的外貌、监室的设施、狱内的环境等等,已然有所改观。记得前几年,我曾看到过一篇介绍监狱的宣传报道,内容是省内某个监狱,已经成为花园式监狱。当时我与同事开了个玩笑,说新农村建设还没达到村村通上水泥路的程度,作为惩罚犯罪者的地方,却成了“花园”,岂非本末倒置了吗?
我的这个观点,显然不会得到那些在看守所工作的警员认同。这些警员的理由也是简单:“我们肩负监管重任,心理压力之大,已是不可小觑,难道还要我们在恶劣的环境中,与罪犯们‘同甘共苦’?”面对这个说法,我好不汗颜:是啊,建设花园式的监狱,并非只是为了罪犯们,因为,让那些看守人员在花园式的环境中行使监管职能,不是更好吗?
事实上,花园式的监狱环境,不仅缓解了诸多罪犯的狂躁心理,而且也减轻了看守人员的心理压力和执法强度。两相比较,又以看守人员受益最大。为何如此断言?盖因花园式的监狱环境,因为整洁,便于管理。比如在一个过道上装上一只监控探头,整个过道的动静也就一目了然了。
市公安局看守所,因为属于新建,监所外部环境的绿化,确实类似花园。马维江说,每到阳春三月,那些花草,就会以争奇斗艳的姿态,奉献盎然绿意和锦簇花团。如果站在远处看,绝不会让人怀疑这是一所监狱。
不过话又说回来,环境美,虽然可以带来上述诸多好处,但就责任感而言,每个看守民警,却不敢有丝毫懈怠。比如轮到值班的看守警员,坐在窗明几净的监控室里,借助观察每个屏幕,即可实时了解各个监室的异动,但就是这个观察,所承担的责任,却要比徒步巡逻时还大。因为巡逻,往往有数人参与,出了事,大家共担,而在监控室值班,要么不出事,出了,就是你一个人的事。去年发生在黑龙江省延寿县看守所的越狱事件,说穿了,就是因为负责监控的那个值班警员,违规提审在押人员,结果把自己给送了死!
因此说,在监狱内部密布监控装置的时下,实时掌握各个监控画面,显然是每个看守警员提升“知彼”程度的不二法宝。也许就是基于这个原因,马维江在做好实时监控工作的同时,还以倒查视频的方式,分析自己所负责的监室在押人员动态。通过这个方法,马维江化解了不少隐患。出于说明问题,试举一例。
话说去年11月中旬,马维江通过翻查视频资料,发现有个姓操的在押人员,情绪反常。马维江就找他谈心,方知新婚不久的操某入监后,妻子闹着要离婚。操某担心,一旦离婚,瘫痪在床的母亲势必无人照料,因此想走自杀之路。马维江立即将此情向所领导作了汇报,然后联系操某之妻,向她通报了操某的情况,并提请操妻能否给予操某一个洗心革面的机会。通过马维江斡旋,操妻终于更改了打算,于是排除了操某这颗“定时炸弹”。
马维江荣获“监管之星”称号后,我在采访中得知,去年第四季度,马维江约谈在押人员186人次,化解了31个不安定隐患。我问马维江,为何那么注重做人的思想工作?马维江答:“我只是运用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念罢了。”听了这话,我方才想到,眼前这个民警,曾经读过两所军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