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河长”大会提出了确保通过“清三河”达标县市验收,全力争取大禹鼎这一“五水共治”总目标,这既是落实省、绍兴市对“五水共治”工作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基于我市实际的必然选择。全市上下对此要有充分认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推进“五水共治”,打赢这场攻坚战,完成这项硬任务。
随着“五水共治”不断推进,省、绍兴对这项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完善和提高。年初,省委召开“五水共治”工作会议,强调2015年是治水工作的巩固年、关键年、深化年和冲刺年,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咬紧牙关不懈怠,以“不达目标誓不罢休,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劲头,誓将“五水共治”进行到底。绍兴市也非常重视,提出要把治水作为“一号工程”,不断提升治水实效,确保“五水共治”走在前列,确保以治水倒逼转型升级走在前列,确保重建水城走在前列,在全省“五水共治”考核中夺取大禹鼎。现在,周边县市对夺取大禹鼎信心和决心也非常大。对我市来说,“五水共治”工作也要不断适应省、绍兴市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提高工作标准,明确新的目标和任务。
我市提出确保通过“清三河”达标县市验收,全力争取大禹鼎这一“五水共治”总目标,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去年以来,我市围绕“两美”嵊州目标,重拳整治水环境,71条“三河”全部完成整治,率先通过绍兴市验收;印染、造纸、电镀、化工等四大重点污染行业全部完成整治并通过绍兴市验收;“五河两岸”禁养区内151家畜禽养殖场全部完成清养关停,完成125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4.03万户,被评为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优胜县市。应该说,治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完全有信心再加压力,实现新突破,再上新台阶。
“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嵊州水系发达,境内澄潭江、长乐江、新昌江、黄泽江四大水系汇合于剡溪,至三界以下汇入曹娥江。剡溪旧名了溪,大禹治水最后的毕功之地就在嵊州。绍兴是“大禹精神”的发源地,而嵊州则是大禹治水的功成名就之地。作为大禹毕功之地的嵊州,推进“五水共治”必须要标准更高、要求更严。让我们以百倍的信心,全力以赴抓好“五水共治”,誓夺今年的“大禹鼎”,为“两美”嵊州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