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抓关停 一手抓升级
摘要:截至今年7月,崇仁镇列入关停的养猪场有543家,生猪35000余只。目前,已清养关停养猪场100余家。 |
近日,崇仁镇副镇长周江勇和市畜牧兽医局、市新能源建设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来到崇仁镇湖荫村官庄自然村,签订养殖场污染治理协议。
“一定会按要求限期内建设沼气池,验收合格后再生产。”村民王培松表示。
王培松是当地的养殖户,养殖生猪已有11个年头。往年,他的养猪场由于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废水经常直接排到周边农田里,给周围的群众带来了困扰。“一赔几百块钱,年年如此。”王培松感叹,“相信整改好后,雨水污水分流处理,不会再影响周边人家。”
养殖业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灾区”,崇仁镇的养殖户全市最多,工作难度可想而知。“自去年畜禽养殖整治工作开始,崇仁镇通过调查摸底,在辖区内划分出禁养区、宜养区。禁养区内的养殖场(户)一律关停或搬迁,宜养区内的养殖场(户)一律要限期整治、达标审核。”周江勇告诉记者,整治畜禽养殖污染,不仅是保护环境的需要,更是畜禽养殖业转型升级需要突破的瓶颈。
对于这场畜禽整治硬仗,崇仁镇第四总支副书记吕开军颇有感触。去年,他联系的廿八都村是该项工作重点中的重点,让他工作压力颇大。“没有其他办法,多与养殖户交流,慢慢地一家一家做工作。”他告诉记者,白天碰不到养殖户,就在吃晚饭的时间去。截至今年7月,崇仁镇列入关停的养猪场有543家,生猪35000余只。目前,已清养关停养猪场100余家。
在重抓养殖场关停的同时,推动生态养殖,也是崇仁镇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周江勇说:“养殖业的无序发展,影响的不仅是环境,还有市场的供求平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已成为制约畜禽养殖业发展的瓶颈。”这就需要对现有的养猪场进行升级改造。
张瑜养猪场位于崇仁镇升高片廿八都村。作为崇仁镇最大的养猪场之一,肉猪存栏数达4700余头。今年7月,这家养猪场完成了关停搬迁,在新的养猪场将建起沼气池等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场主王生森表示,今年下半年以来,生猪价格从去年的5元涨到了现在的9元多。“当时,镇、片、村里的干部多次来做思想工作,自己内心也很挣扎。”他不反对政府的清养行动,只是现在“关不逢时”。猪场从开办以来,已经陆续投入约700万元,由于近几年养猪行情不好,关停后就只剩700万的欠款了。最终,他理清了发展思路,同意清养关停。他希望能在政府的扶持下,尽快实现升级改造。
关停和改造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十分明显。现在,崇仁江水质显著改善,江水中已经有小鱼小虾,沿江埠头甚至也有村民前来洗脸擦身了,这为崇仁镇坚决打赢畜禽整治这场硬仗增添了必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