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园“写”满孩子的故事
剡水春风润嫩芽,越韵城南梅飘香。坐落在剡溪江畔的城南小学,一直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核心,从与孩子关系密切的角角落落入手,将美化功能与实际功用相结合,生成了一道道精美别致的小微景观,让总面积仅为7535平方米的校园“写”满了孩子的故事,洋溢着“家”的温馨。
妙用“角落”拓展空间 让校园处处是景
搞校园文化并不是一味追求“高大上”,如何让“一树一草都成景,一砖一瓦皆育人”才是建设的核心。茹茉莉校长常说:“只要眼里有学生,只要能够开动脑筋,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已老旧的教学设施和无法外拓的地理环境,城南的“设计师”们因地制宜、巧取空间,想出了一个个绝妙的创意:
藏身楼道的书画坊与课程坊——春夏秋冬书画坊将教学楼东楼梯这个相对封闭,但人流量巨大的空间,完美变身成一道以四季主题为背景的书画展示区域,能展出作品百余幅,这突破了学校仅有的几个30平方的社团教室的空间限制,给孩子一个开放的欣赏作品的空间;西楼梯里的梅兰竹菊课程坊则以“梅之越韵、兰之品格、竹之遒劲、菊之丰润”为主题,具体介绍了校本课程的教学项目及系列活动,吸引学生步入课程求知的世界。
倚墙而建的开放式长廊——阅读长廊倚着东面围墙建成,除了随时提供课外读物,也因它北接教学楼,南连传达室,成为放学后家长接送孩子的最佳停留点;校史长廊取址于教学楼的一处转角,这样,校史不再囿于陈列室,而是可以让人在阳光下重温历史,又让这里成为孩子们课间闲暇的一个好去处;楼道上的“悦读吧”倚着圆台走廊的两个圆弧墙面而建,让学生走出教室就可以遨游书海、休息玩乐,还能认领花草养护;甚至楼梯过道上一个废弃的小窗都被能工巧匠改造成为“师生手工艺品”和“我的宝贝我的故事”展示柜,为学生展示自己的“百家宝贝”、讲述宝贝背后的故事和师生才艺秀开启了另一扇窗。
装点“城南”巧设平台 让校园充满温情
小小的校园,老旧的建设,但因为角角落落的文化布置,让学校富有情趣,让学生充满乐趣,装点校园成了每一位城南人都乐于参与的事。
“人人都是主角”是学校一直以来倡导的核心理念。走进校园,随处可见的是孩子的作品,尽管它们还是那样的稚嫩,却处处体现了孩子们的创意和成长的足迹。
方寸间记录成长——一个操场上再普通不过的主席台,因为命名为“个人成长秀”舞台,由学生担任编剧、演员、配乐等职,精彩的演出每一次都吸引了几百名学生驻足,这样的活动让大家认识到:给一个舞台,每个人都应该是校园的主角,每个人都能展现最好的自己;操场边的12个木质花盆原来一直养不好花,被开辟为“班级苗圃”后,师生竟然将蔬菜种得生机勃勃,孩子们在参与中变得富有爱心和责任感。
展示区动态更新——围墙栅栏上的“好书漂流”、图书室楼道的社团成果展示区、城南之星评比展示、各主题展板等,都以简洁、朴素的方式,在美化校园的同时,成就孩子的主人翁精神,拓宽环境的教育功能,体现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绿化、美化、洁化的思想,蕴含着一种平台意识、拓展意识和互动意识。
一个个角落、一面面墙壁、一张张海报,都在诉说着“以生为本”的理念。孩子们目睹着彼此的成长,更能唤醒他们对美的追求,对进步的渴求,对理想的憧憬。于是,学校成了师生们的第二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