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继1953年温斯顿·丘吉尔凭借传记文学《二战回忆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时隔62年,白俄罗斯女作家、记者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再次获此殊荣。
阿列克谢耶维奇经历过阿富汗战争、切尔诺贝利核灾等历史事件,曾因政治迫害离开白俄罗斯。她曾经当过记者,她的作品,主要是对重大悲剧性事件当事人采访稿的合集,更类似“口述史”。因此,美联社还称,这是诺奖“首次颁给记者”。
综观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在重大历史事件中,她所关注的焦点永远是人,着力于探索人的心灵。她的作品成功地表现了一代人的茫然和恐慌,触动人的内心深处。这让我们联想到冯小刚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当灾难来临之时,心灵上的伤害往往不亚于肉体的伤害,而要想治愈心灵的伤口,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唐山大地震》就是从内心出发,细腻地表现了一代人遭遇地震后造成的心灵创伤,极具感染力。
“我的著作,是用数千种声音、命运、碎片构成的。”正如阿列克谢耶维奇所说的,当下时代频频发生大事件,在大时代图景里,那些细微人物的生活更需要人们去关注。因此,那些将焦点放在小人物身上、触及灵魂的文学永远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