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江好声音”活动
提炼水品隐性育人
水文化教育的核心是引领学生感悟水的品质,因此,学校充分挖掘并彰显了水文化教育的精髓。
首先突出其“善”。上善若水——“善”。这里的“善”,有两个层面的理解:一是“人之初,性本善”之“善”,亦即“善良”之“善”;二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善”,亦即态度、方法之“善”。学校讲究“水文化”的滋养,是“先利”思想“其器”,是“先利”心灵“其器”。为此,学校在学生中坚持开展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通过活动的开展来培育其“善”,崇尚其“德”。
其次,突出其“容”。海纳百川——“容”。学校的主体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湖海成就其大,是“有容乃大”。这里的“容”也是包容的“容”,以开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培养学生宽广的胸怀。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校逐步把学生培养成好学、博学、包容、谦逊的豁达之人。
再次,突出其“韧”。抽刀断水水更流——“韧”。柔韧、坚强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水是灵动、透明、宁静的,这一系列水的自然特性赋予了水独特的人文性。以水的柔韧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形成谦逊的品格、宽厚诚实的作风以及坚忍不拔的毅力。
最后,突出其“恒”。滴水穿石——“恒”。“持之以恒”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基石。所谓“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是指不停向前走的人,总会达到目的地;只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人才能真正到达成功的彼岸。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始终如一、持之以恒的积极态度和顽强精神,教育学生只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人才能真正到达成功的彼岸。
特色活动品质渗透
开展“水滴”活动,体验七彩童年。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发挥“七彩水滴”文化的育人功能,成立了“七彩水滴社团”(七彩水滴合唱团、舞蹈队、书画社、手工坊、田径队、篮球队……),使“七彩水滴”融入校园多彩生活,为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七彩童年、发展个性特长、提升全面素质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2015年六一节,为了让每一个孩子拥有“海阔凭鱼跃”的舞台,学校特举行了六一大型“多元个性发展”主题庆祝活动,让每一条“鱼儿”能快活自由地飞翔。这些活动有“水漾童年·声动三江”“画笔飞扬·妙绘三江”“墨笔飞扬·抒写三江”等内容。
以“水漾童年·声动三江”为主题的“三江好声音”活动,是学校本次活动的重头戏。三月的海选阶段,学校要求以学生为个体自由报名,摈弃了以往班主任决定优秀学生参赛的模式,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了个性凸显的机会,其中隐藏的“民间”“歌坛高手”让很多班主任都意想不到,这也为学校今后声乐素质培养方面挖掘、储备了优秀人才,可谓一举多得。
四月复赛阶段,就如同浙江台“中国好声音”节目组一样,海选中优秀的孩子脱颖而出,晋级复赛,但这还不是最终的结果,孩子们还得经过更艰难的一道关——决赛。能进入决赛是幸运的、幸福的,因为晋级决赛的仅有11位选手,是全校1317位学生在声乐方面的佼佼者,但等待他们的是更精锐的对手,谁笑到最后还不确定,其间训练的是孩子们坚强、自信、乐观的心理综合能力。
五月决赛季,29日上午举行了“水漾童年·声动三江”欢庆六一暨三江好声音决赛活动,活动在学校塑胶操场举行,全校学生齐坐观赏。红毯铺地,背景缤纷,舞台布置绚丽。为了体现活动的多元性,舞台上更有150多幅学生的美术作品和书法作品齐上阵、共展演,似为台上的小演员呐喊助威,场面可谓声势浩大。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11位选手更是使尽浑身解数,力图展现最优秀的自己,这时的境界是忘我的——不是为了奖次,而是为了艺术。教师评委和学生评委分别打分,既有权威性的评价,又有民主性的评价,体现了大赛公平、公正的原则,举牌一次,加一分,采用当场亮分宣布成绩的方式。
这样的场面颇有些古代琴、书、画齐上阵的画面,体现的是三江学子多元个性的发展趋势,培育的是三江学子宽广的胸怀、谦逊的品格、坚忍不拔的“水”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