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形式 为民服务
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为民服务是时代赋予共产党人的责任与考题,着力助推“民情日记”升级,构建“掌上民情通”,为民服务再提速,便是我市组织工作者交出的一份答卷。
2011年12月,北漳镇领风气之先,将“民情日记”写到网上,建起民情微群:利用民情微群这种新兴信息交互工具,与普通百姓架起新的沟通桥梁。2012年,全市开始推广“民情微群”,“发微博、写民情、解难题”,带动了更多干部主动走进群众,基层干部依托网络问政新平台,把走访中了解到的大事、小事、急事、难事,一一晒到“民情微群”上,办或未办,办得快与慢、公与不公,群里人一目了然……
这一做法得到了省委书记夏宝龙和时任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同志等各级领导的批示肯定,并荣获首届浙江全面小康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几年来,“微博集团军”不断升级:通过深化、创新、整合民情微博、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构建起了“零距离、零时差”民情反馈机制,为“掌上民情通”注入了新活力,带来了新变化。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市各乡镇已累计发布各类“掌上民情动态”近60万条,及时解答或解决了政策咨询、道路建设、环境整治等多个民生实事问题,切实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无独有偶,2014年,黄泽镇家园村推出“民情墙弄”,请党员包墙弄,在监督管理村环境卫生的同时,走家串户了解民情,为群众办实事。党员包干村内道路,一条墙弄系着家家民情。“民情墙弄”这种扩散式的“群众路线”,使每个党员都有固定的联系服务对象,做到家有病人过去看看、家有纠纷出面劝劝、家有急活帮着干干、有事没事常去转转。松散的群众被重新组织起来,村级党组织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落实到了家家户户。
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十二五”期间,我市运用“互联网+”思维,创设“越乡先锋”微平台,探索试行“党建微教室”、党员星级志愿服务平台、河长微信群等工作载体。探索创新实施农村党员发展“阳光四策”,通过备案制、调查制、审查公示制、全程介入制努力破解“近亲繁殖”,着力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省级党建刊物予以刊登推介。以民情通网格为基础,共调整划分出实体网格1429个,2015年全市干部累计走访农户49万余户次,解决农户实际问题2000余个。开展党员干部“四带头、四不为”承诺,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此外,为了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使其更好地服务群众,我市还建立了495个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为基层党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截至目前,已录制直播课堂100余期,受教育人数达3万余人次,发挥了提高农民素质、加强技能培训、促进创业创新实践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惊涛拍岸才见中流砥柱。经过一系列的创新实践,嵊州党建发展正呈现出星火燎原般的活力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