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真正的转折点还是在1957年。那一天,张锦标在打篮球的时候把膝盖摔伤了,部队送他去杭州某医院动了手术。出院的时候,大夫告诫他:你这辈子不能再干体力活了!
这话让张锦标的心凉了半截。
也许正应了“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话,一个偶然,张锦标获悉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正在招生。“对,我还可以画画,当画家!”张锦标念头一转,马上跑去报了名。对于他的选择,部队也非常支持,并送他进考前专修班学习。一年后,张锦标顺利通过考试,被中国美院大学部录取,选修国画系,师从潘天寿、陆俨少、方增先等名家。
那一年,中国美院由著名画家潘天寿执掌,他取消了彩墨画系,恢复了中国画系的教学,张锦标因此也成为该系恢复招生后的第一届学生。
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张锦标主要学习中国画基础课程,当然,传统的山水、花鸟、人物这些都要学,重在夯实基础;到第三年,学校再根据他们的学习状况和不同特点进行分科教学。当时,潘天寿主张诗文、书法、篆刻同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这些新举措,为张锦标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浙江美术学院在潘天寿的领导下,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最好的一段发展时期。正是在这时期,张锦标完成了他5年的本科学业。此间,张锦标历任班长、中国画系团支部书记,因为有从军的经历,平时工作积极,学习努力上进,生活简朴,他连续两年被评为“全院五好学生”。 “毕业那年,我到舟山群岛体验生活,根据那里的居民生活,创作了这幅《海上南泥湾》。”张锦标指着家里大厅上挂着的画说,他曾经长年驻守在舟山群岛,十分了解岛上居民的生活状态。这幅画描绘了海陆空解放军、海岛民兵和渔民欢乐劳动的场景,108个人物,场面宏大,栩栩如生,曾被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选为年画出版,这幅画的原版他一直挂在家中,十分有纪念意义,更是他人生创作起步之画。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