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灯、烛台是人们“取火之光以照明”的器具,中国的“灯”字用火字旁,原意于此。上世纪80年代以前,嵊州的不少地方还用油灯,至今,有的家里还可找到。
油灯,其基本造型类似于“豆”(远古时一种盛食物的器具),上盘下座,中间以柱相连。盘中装油,座作支撑,柱高可以扩大火光的照射范围。结构简单,却尽显油灯的功能,足见古人智慧的高超。后来,尽管铸造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油灯的造型也千姿百态,造出了如人形、龙形、雁鱼形等辉煌的灯型,但功能不变其宗。
烛台,其功能主要是扦插蜡烛和承接滴淌的蜡油。烛台的造型差异很大:简单的,是一个设有尖针的承盘;考究的,铸造成各种动物、植物形象。灯体小者既可放于桌几,又可随手便移,大者需着地放置。有的做成一对,专供祭拜时用,还有可以同时点燃多支蜡烛的“多管形”烛台。烛台上常有装饰,或锻造,或雕镂,或彩绘,集实用性、观赏性为一体。有的还巧思妙想,使它既能实用、观赏,又可摩挲把玩,成为文人雅士的心爱物品。
旧时的蜡烛,中芯是一根芦苇,腊附于其上。腊的燃烧是无烟无灰的,人们看到的烟灰都因芦苇所致。燃腊时,会有部分腊油受热向下滴淌,“如人落泪”。此景被古人形象地描述为“蜡炬成灰泪始干”。
下图中,大者为宋代时的油灯,陶瓷青釉,内有提扭。小者为烛台,陶瓷白釉,有彩绘、提扭,中孔用于插蜡烛。两件物品均由市收藏协会会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