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诗词大会》《成语大会》之后,上月,央视又播出了《中国戏曲大会》,让人深深地感动。一场场博弈,一次次战斗,真使人体悟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道理。
这次戏曲大会,一连七场,会场上百名选手和擂主,信心满满,精神抖擞。从场上的老中青少幼的参与者竞争中,可以看出,中华戏曲文化的瑰宝再度引起海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
我们过去只晓得京剧、越剧、沪剧、豫剧、评剧、黄梅戏和绍剧等,而在这次戏曲大会上知道全国有340多个剧种。最古老的京剧、昆剧、藏戏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
戏曲大会上通过竞猜、打擂、营造悬念,穿插专家点评,辅以现场表演和图像、文物的展示,使我们深深认识了戏曲艺术的精华。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包含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尤其是剧种、剧目、行当、表演、程式、音乐、舞美、服饰、道具等,每一项每一个特色都有学问。比如,嵊州虽然是越剧之乡,是道具生产的地方,但许多本土人却不知道男演员所穿的靴子是什么做的。总以为是木材吧,但其实它是用纸片做的。戏曲大会上马连良穿着的“竹子衣”,谭鑫培的戏装和在《空城计》中戴过的佛珠,周信芳图案营造的别具风格的大靠,以及诸葛亮借东风时戴上的胡子,还有周瑜要比诸葛亮大6岁。这些知识,不参加这次《中国戏曲大会》是不会知道的。
京剧是国粹,其实是从昆剧中学来而发展起来的。越剧的水袖舞也被一些剧种所传播。戏剧中的典型故事,集中体现了主流社会和当代中国人的心声,充分发挥了中国智慧和坚守自信的精神理念。
越剧中的尺调、四工调、弦下调,袁派、尹派、范派、傅派、徐派、王派等,都是从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凡此种种,都生动地体现了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根深叶茂。我们要不断加深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理解,以更大的文化自信、更高规格、更大力度,推动和参与戏曲走向世界,让中华优秀文化以不竭智慧和动能传播开来,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