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网友了解到初中生的两件事。一男生坐无人售票公交车回家,上车后因只有大钞没零钱不知所措而下车返校了。一女生平时放学由父亲到固定地点带回家,某天临时改变了地点,可父亲在原地点发现没人就返回了,该生足足等了5个多小时,到晚上10点多才考虑求助。为此,老师、同学和家长借助微信群一起寻找了数小时。
这两位学生的事情也是个案,但折射出的关于生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问题却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要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当然可以有作为。但家庭在这方面的教育更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况且,这也是家长的一份责任。
家长要学会放手。关于“中国孩子与日本孩子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的思考已经过去20多年了,但是以“爱”为名义,剥夺孩子锻炼生存能力的机会的案例在家育中依然屡见不鲜。很多家长以成绩好为头等大事;眼光远一点的,给孩子报几个文体书画体育类培训班,让孩子单独行动的机会很少,更不要说让孩子去市场买菜了。这无疑是不利于孩子生存能力的积累;生存能力的缺失,某种意义上一切都将归零。我们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等于在成就孩子,总有一天孩子要独立生存、生活的。
家长要会讲故事。作为父母或者其他长辈的经历,本身就包含了如何学会生存的故事。如果父母能够用自己或者其他家庭的经历以故事方式与孩子分享,平淡也好,惊心动魄也罢,忆苦思甜也行,能够潜移默化让孩子提高生存能力。而且孩子喜欢听,还能够拉近亲子间关系,一举多得。所以家庭成员的故事是间接提升孩子生存能力的良方之一。
家长要利用机会。家长应该有意识地陪伴孩子外出见见世面,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公益性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所见所闻中学会合作、学会求助、学会生存,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女孩暂时“失联”后,部分同学、家长和老师焦急地积极寻找。事后笔者得知,这件事情如教科书般让家长深深感受到了孩子生存能力的重要性,让孩子深深懂得了,一旦碰到类似事情要学会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