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引得万花开 公益路上并肩行
今年五月,中央文明办发布的好人榜上,我市甘霖镇的村嫂沈红平被评为“诚实守信好人”。
尽管她的简介里写的是“农民企业家严把质量关,打造‘放心包子’”,但是她热心公益、回馈社会,积极倡导“爱心包子”,曾为50多家敬老院、2000多人次的孤寡老人免费制作爱心小笼包,还多次参与爱心义卖捐款捐物活动。
她对公益的热心,远远不输给对产品质量的追求。而在她的影响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成为一名又一名“小红帽”。
朴实家风 塑造赤子品格
沈红平的父亲是一个从事绷鼓手艺地地道道的农民,一生勤劳踏实、一丝不苟;而沈红平的小叔叔是一个一心为民的村干部,致力于修桥补路,无私奉献。
在这样朴实家风的深深影响下,塑造了她活泼开朗、讲求诚信、吃苦耐劳、知恩必报的个人品质,也构成了她热心公益、以回报社会为己任的精神特质。
其实,在沈红平从事小笼包之前,她就已经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了。她是“嵊州传媒爱心公社”的第一批社员,还被评为2010年度优秀社员。2010年,沈红平开始学习小笼包的制作,不时把做好的包子送给需要的人;从2014年开始,她第一次组织到敬老院现场做包子、蒸包子,自此她的公益之路就与“爱心包子”四个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
沈红平说,既然行走在“爱”的大道上了,就要竭尽所能、全力以赴。去年12月,沈红平在甘霖组织赠冬衣送包子、关爱残疾人活动。当她到一家商店挑选棉被时,店员得知是要送去捐赠的,便推荐了一款价格低廉的被子。
“但是我一摸那个料子,就马上否定了。这些都是日常用品,每天都要用到的,不能太差。”沈红平一套一套地体验着手感,最终挑了一套500多元的中档家纺。另外,她还根据结对家庭的实际需求,买了一辆轮椅。“后来那家人对我说,以后天晴的时候就能推着轮椅去晒太阳了。看着他们高兴的样子,我就高兴。”
今年5月13日的广场活动,沈红平受邀参加“爱心包子”义卖。因为身体原因,她原先安排5月10日要到杭州做手术的。但为了能参加活动,她与医生协商,提早做了手术,只住了3天院,她就从杭州匆匆赶回着手准备“爱心包子”义卖事宜。
就这样,沈红平坚持公益近五年来,奔走在嵊州及周边50多家敬老院,现场给老人们制作“爱心小笼包”,也经常辗转在一些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爱心无大小,爱心也没句号,我做爱心包子没有尽头,哪里有需要我肯定会去哪里……”
弘扬正能量 感染身边人
“人都有需要帮助的那一天,我做这些,只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大家,让更多的有爱心的人可以加入进来。”这是沈红平一直以来的心声。
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2014年,“村嫂”之花刚刚蔓延绽放到甘霖镇的时候,沈红平就带着母亲一起参加活动了。“刚开始是她们带着我们去做志愿者,现在反过来有好多村嫂都加入到我们‘两头门’爱心志愿服务队了。”她笑着说,这叫做把爱用在刀刃上,把我们的长处发挥出来。
家里的弟弟、弟媳还有隔壁皮鞋店的刘洪斌夫妻,就是在参加了几次志愿活动后,成为了志愿队的积极拥护者。
“我一开始也是跟着我老婆去的,还有点不情愿的,但是现在觉得这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今年4月份的一天,刘洪斌还临时关了店门,跟着志愿服务队去贵门乡玠溪村看望贫困户。“当时我们开了20多辆车去,给村里的老人们做了百余笼馒头,他们可乐呵了。”这样的场面让很多志愿者记忆犹新,也更加坚定了做爱心志愿者的决心。
当记者问沈红平,“你去年参加了多少次志愿活动”时,她显得有些茫然。“大概六七十次吧。”回答里充满了不确定,但是她很快就又笑了起来,“做好事,记得这么清楚干什么,做过了,帮到该帮助的人就好了嘛。”
就是这样的感染力,从一次活动三四个人,到后来一次活动三四十个人,再到现在150多人的队伍,“爱心包子”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于是,今年1月,沈红平注册成立“两头门”爱心志愿服务队。她说,爱心不能分家,所以志愿服务队以我们甘霖镇的“两头门”命名;她说,虽然我们现在的力量有限,但我们依然会坚持走在公益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