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2月6日是个里程碑式的日子,当时的嵊县举行隆重的撤县设市仪式,标志着古老的嵊县从此开启新征程。23年来,嵊州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印证了撤县设市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1995年12月6日,嵊州市成立仪式举行。(资料图)
近日,记者走访了今年72岁的原民政局局长吴凤英。她是嵊县撤县设市的亲历者,也见证了嵊州转型发展之路上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
1992年6月,吴凤英从嵊县临城区委书记调任县民政局局长,主要负责区域地名、慈善、社会组织等方面工作。“我刚上任民政局局长,接到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关于撤县设市的申请工作。”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吴凤英还是记忆犹新。当年10月,吴凤英就开始着手准备撤县设市的报告。为能最快完成申请,她前前后后跑了北京8次,最长一次住了38天。
1995年8月28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嵊县,设立嵊州市;8月30日,民政部正式批复;9月8日,浙江省政府发出《关于撤销嵊县设立嵊州市的通知》。“嵊县”成为过去时,“嵊州市”新篇章翻开。
经济开发区
“我清晰地记得1995年12月6日,当时的撤县设市庆祝大会上,全市上下欢欣鼓舞,准备大展拳脚。”吴凤英告诉记者,县一般以农业为主,市则以工商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为主,虽一字之差,但待遇相去甚远,尤其体现在政府的定位上。撤县设市,给嵊州带来的是全方位的改变。
在吴凤英看来,撤县设市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对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从县域经济到城市经济的跨越、招商引资、提高嵊州知名度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从精神层面上说,撤县设市对提升市民素质也有不小的促进作用。
原来的嵊县,主要城区位于北直街一带,绕城步行一圈只需20分钟;设市后,为满足发展需求,实施东扩西进北延策略,城区经过了多轮扩张。东圃路扩建成嵊州大道,新建官河路、剡城路、富豪路等,初步形成“四纵六横一环线”的市区路网格局,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从1995年的8平方千米左右扩建为39.5平方千米。
市区
当然,设市的主要目的,不仅是为了城市建设和发展,还要让市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现如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开,城乡面貌又有了新的提升,“现在城乡差距越来越小,城里有大型商场、高楼,镇里也有大超市、城乡公交,出行、购物都非常便利。”家住经济开发区(浦口街道)的吴女士如是说。
撤县设市23年,嵊州从农业小县不断向工业强市迈进,众多“大好高新”项目纷纷落地,经济园区不断绽放活力。截至2017年底,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892.8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82.09亿元,同比增长14.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039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44元,分别同比增长8.3%和9.9%。据初步统计,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2.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8%,超绍兴市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绍兴市六县市区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