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砖雕试验的成功大大提升了应德明重振砖雕艺术的信心,并开始承接业务。1997年,萧山瓜沥建设“人民公园”,公园大门的两座牌楼就使用了应德明制造的“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精卫填海、龙凤呈祥、梅兰竹菊”等共计8平方米的砖雕艺术品。从施工制作到烧制安装,每一道工序应德明都慎重对待,一丝不苟,得到了各方好评。
同年,他的一块砖雕作品《关羽擒庞德》在全省旅游商品展上吸引了众多的目光。
为更好地开拓砖雕的天地,应德明将得到的第一批业务费作为资金,带上相机外出考察,目的就是探寻砖雕艺术的表现手法和题材,收获颇丰。1998年,应新昌大佛寺之邀,请他为观音殿前的一座照壁创作砖雕,因题材与观音有关,他又到普陀山考察,采集有关素材,回家后设计了“十八罗汉拜观音”的画面,这是一座宽17米、高6.5米的砖雕照壁,整幅画面由240块砖雕拼接而成,一块块砖雕安装起来必须块块相扣。此照壁从承接到安装完工整整历时一年半时间,整座照壁从座脚到屋脊都是砖制材料,没有任何附加材料,画面气势宏伟,人物造型生动,安装好后成了大佛寺一道独特的风景。
之后,应德明的业务越来越多,宁波、上海、北京的客户纷纷找上门来,传统的砖雕艺术在应德明的手中重放光彩。他为一家工艺制品企业配套制作的砖雕配件,还远销西欧,走向国际。为让砖雕艺术进一步发展,应德明还开发了圆雕、浮雕等多种产品,并对砖雕加以改造、发展和提高,让这门古老的艺术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古为今用。
除了砖雕之外,应德明在木雕、石雕、灰塑方面也有一定钻研。他和嵊州的灰塑艺人一起将同样濒临失传的“灰塑”抢救回来,先后为杭州灵隐寺、新昌大佛寺、宁波阿育王寺、山东泰州望海楼等古建筑的屋脊和围墙制作了灰塑,尤其是为胡雪岩故居修复工程设计制作的100多平方米的灰塑,更是亮丽的一笔。2009年,应德明跻身省级“非遗”城隍庙建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所谓“城隍庙建筑技艺”,就是集砖、石、木三雕技艺于一体,又有灰塑艺术添彩,有“三雕一塑”之称。
三
让几乎濒临失传的工艺领域中的奇葩重放光彩,是应德明最大的心愿。
但谈到这些传统技艺的传承,却心有忧戚。应德明今年已经60多岁了,当初跟他一起做砖雕的朋友如今也上了年纪。“如今在绍兴当地会砖雕手艺的人几乎没有了。”他说。多年来,他一直在寻找传人,但是由于砖雕又苦又累又脏,技术性又强,没有一定的基础根本无从下手,所以来学艺的年轻人很少,愿意将之作为一生的技艺加以坚持的人就更少了。
“如果有人对砖雕感兴趣,我可以免费传授。”他说。
砖雕和木雕在雕刻技法上基本相同,但砖雕的制作艺术更讲究,砖雕从开始到成型要经历选泥、磨砖、构思、雕刻等10多道工序。“每一步都需要认真对待,稍不留神就会前功尽弃。”
比如在雕刻过程中,如果力道把握不好,容易显得轻浮,用力过猛,则会毁掉产品。
砖雕还分为窑前雕和窑后雕,在泥砖上雕成以后再到火上烧叫窑前雕,烧成砖以后再进行雕刻为窑后雕。技法不同,对手艺人的要求也就不同。
在应德明看来,无论哪一种手工艺的传承,“更多的是要传承手艺之外的东西,是它的精神。如果没有每一代匠人的坚守,传承也就无从谈起。”
而在现代社会,砖雕作品也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要在保留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设计出为现代人所喜欢、为时代所需要的精品。
但不论如何,要掌握个中诀窍,非一朝一夕可以胜任。
令这些手工艺人们欣喜的是,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不断挖掘、对手工艺人的日渐重视,也令他们更加坚定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