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好友老王乔迁新居,邀我前往作客,我一口应承了。因为我们两家是世交,上代人是邻居,我俩既是童年玩伴,又是小学、初中的同学,多年的交往让我俩成了莫逆之交。
新居在城南,楼高20多层,电梯升至8楼,来到他家门口,见鞋柜上分层排列着很多双棉鞋,我换鞋推门进去,迎面就送来了阵阵暖气。
客厅面临大门,面积较大。室内装潢中西结合,非常得体。环顾四周,四壁雪白,墙根都装有1.5米左右高的浅黄色木质墙裙;天花板上装着三组可以交换亮度和色彩的LED电子灯;整个地面铺着较为厚实的红色化纤地毯。
通观全厅的装饰和家具,时尚洁净,配置有序,浑然一体,靓丽而不奢华,庄重而且实用。回顾他家老屋的设施,已是鸟枪换炮,不可同日而语。于是,我伸出右手拇指,盛赞老王做得好。老王却笑答,设计、操办皆儿子媳妇所为。
开饭了。上菜的程序几乎和宾馆一样,先冷盘,后热菜。食材虽不如宾馆的名贵高档,可很具年轻人的特色:一是菜肴多样化。肉类蔬菜,荤素搭配,咸酸苦辣甜,口味兼备。增多了海鲜,尤其是贝类,如鲍鱼、花蛤。二是选用绿色食品,注重营养,更关心无公害。三是选用了反季节蔬菜、野菜。有夏日的南瓜,春天的毛笋,还自采了荠菜、蒲公英,让野菜上了桌。四是重视了菜肴的色和形。把香肠片和藕块拼摆成菊花瓣,把很普通的汤菜——菠菜煮豆腐,添加了河虾和木耳,红色相映,黑白分明。五是家用餐具宾馆化。盛全鱼用长方形大瓷盘,煲乌鸡汤用电热大瓷锅。盘碗瓢盆盅,连碟子和汤匙皆成套一色。看着精美的餐具,也会让人食欲大增。
饭后,撤去餐桌,大家搬动凳椅,趋坐沙发边,边聊天边看央视节目。
当大家纵情闲聊之际,我悄声直问老王的经济来源,他毫不掩饰地直言:“儿子媳妇做小笼包赚的。”之后,他还主动告诉我,他的8位姨表连襟,其中6位是外出做小笼包的,至去年年底,这6家家家添了新房,户户都买了轿车。
一粒水珠可以折射出太阳光的美丽七色。在老王的儿子小王用上海大众送我回家的归途中,我似乎看到了他们走南闯北、艰苦创业的身影;当轻微柔和的马达声引我回忆起老王讲6位连襟经营小笼包的话语时,犹如醍醐灌顶、悄然醒悟,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才是全国人民幸福生活的真正源泉。我们嵊州市委市政府“搞好嵊州小吃”这一引领乡村振兴的民生实事工程,不仅让嵊州的小笼包走向了全国,更让千家万户的嵊州老百姓走上了致富路,过上了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