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40年找回“消失”的经租房
一次巡视整改,“穿越”40年考证相关事实证据;一群人埋头追踪12天,找回“消失”多年的2840平方米经租房……
一场巡视发现经租房面积少了2800多平方米
“邢科长,麻烦再看一下关于环城东路经租房的资料。”日前,市纪委市监委干部应晓带着土地证、房产证、测绘红线图等一大堆资料,再次敲开市房地产管理委员会公房管理科原科长邢尚达的家门,最后一次对环城东路经租房地块进行核实。
一番细致的核实结束后,应晓松了一口气。自此,省委巡视组关于我市2800多平方米经租房账实不符的问题反馈,在联合调查组15名成员“穿越”40年的“硬核”取证调查下,终于得到全面圆满的回应和解决。
事情还要从2019年10月28日说起。当天,省委第一巡视组向我市反馈巡视情况,指出我市经租房存在账实不符问题。经租房是指1958年前后,为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私有房产中出租房在一定面积以上的,由政府统一经营出租、分配使用和修缮维护,并收取房租的一类房产。
这次巡视发现,目前我市经租房产权登记表上的面积与《2014年经租房产财产明细账》上的相比,少了近2万平方米。后经市建设局比对资料,基本摸清了经租房的变动情况,其中17000多平方米得到核销处理,但仍有2800多平方米的房屋凭空“消失”。
12天调查取证 找回“消失”的经租房
面对省委巡视组的问题反馈情况,如何找回这些“消失”的房屋,成了市纪委市监委巡视整改的当务之急。他们和市建设局成立联合调查小组,15名成员分成3组开展核销工作。经初步分析,得出这部分经租房的资料最早要追溯到1981年,最近的也是1994年。
紧接着,联合调查组展开了抽丝剥茧般的调查取证工作。由于经租房大多横跨三四十年,大部分知情人员有的年老退休,有的已去世,造成关键资料缺失或分散保管,再加上城市变迁,一些路名地名早已今非昔比。
调查中,一处地名为“环城东路”的经租房,由于城市改造目前已经无法找寻到确切地址,调查组成员便前往市档案馆和市民政局地名办,分别调取了“环城东路”路名变迁和相关门牌号资料,但均未发现有价值的线索。之后,根据从事经租房管理23年的邢尚达回忆,“环城东路”可能是原房管会下属单位房修队办公场所的一部分,90年代初已拆除,目前是环城东路90号商住楼。
猜测不能成为依据,但也绝不放过任何一点线索。调查组人员又一头扎进市档案馆,查找全市所有涉及环城东路90号的资料。在上万份的档案中,他们发现《1985年城关镇房屋普查表》上记录着“环城东路县房管会修建队”房产的相关资料,上面所记载的面积与初始资料一致,并在市建设局档案室找到房产拆迁资料,确定原址中的一部分就是目前的环城东路90号商住楼。“找齐相关资料后,我们马上让邢尚达作最终的核实。”应晓说,虽然这段时间加班加点查证取证很辛苦,但只要巡视整改到位,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大家发扬连续作战精神,穷尽一切手段和方法,力求彻底查清。”联合调查组组长张夏良表示,在调查核实过程中,调查组还分别赴绍兴、新昌等地,摸排知情者50余人,走访相关单位20余家,形成详尽的调查资料11卷1073页,移交市建设局并督促相关单位核销归档。
城市发展今非昔比,但执着担当初心依旧。面对跨越40年历史的遗留难题,联合调查组用12天时间完成走访谈话、档案翻阅、比对分析等工作,最终在城市道路拆迁、国有土地确权、房屋出售等资料上,找回了2800多平方米“消失”的依据,消除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隐患。
“整改速度之快,效率之高,既是纪检监察干部对巡视整改的有力回应,也是动真碰硬、务实肯干工作作风的有效彰显。”市纪委市监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