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榨面,大家会马上想到溪滩榨面。崇仁镇溪滩村,一个很具画面感的村名,而嵊州榨面的创始人相传是裘瑛。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家里排行老二的他,主动把厢房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自己到经常抓鱼的一个叫溪滩的地方搭草棚落了户,同时每天抓鱼给母亲和兄弟吃,成为“孝悌”的典苑。随着裘瑛娶妻生子,历经世代繁衍,溪滩成了溪滩村,裘瑛也成了溪滩村裘氏的始祖。
资料图
如今,榨面产业在溪滩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作坊数量不断增加,从原先的3家增加到如今的12家,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基本都配备了冷库和烘干房,“靠天吃饭”的瓶颈被突破。特别是近几年,在中华裘氏宗亲联谊会秘书长裘学东、协会会长裘雄亮等人的倾力关注和推广下,溪滩榨面的声名越来越响,销路进一步拓展,国内很多城市乃至在新加坡等国家,都能看到溪滩榨面的身影。
上午9点多,在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裘春雷还与几位村民一起在田间翻晒榨面,完工时,他的上衣已经湿透。作为村委的他,与妻子一同经营着“春雷榨面厂”,同时也是一位时刻关注溪滩榨面发展和振兴的热心人。“高品质的榨面,需要在自然条件下才能生产出来,大自然的风,大自然的阳光,赋予了榨面最好的口感。”裘春雷介绍,“在冬季,翻晒前先把榨面放在室外进行冰冻,晒干后,就能产出榨面中的极品——冰榨面了,但受天气因素制约,这种榨面产量很低。”说起榨面这一行业,裘春雷一直表示“很辛苦”,“半夜一点多就得起床,一直要忙到下午三四点。”他半开玩笑地说,“下雨了,人家跑回家躲雨,我们却得往雨里冲,去抢收正晒着的榨面。”
榨面给溪滩村民带来了收入来源。据了解,每个榨面厂都需配备近10个劳动力进行各环节的工作,而每天的首道工序,都需要村里妇女的协助,她们工作三四小时,能拿到七八十元的报酬。
溪滩人的勤劳,换来了村庄的蜕变。如今,村里环境更加优美,房屋越来越漂亮,文化礼堂建成并已通过验收;溪滩榨面继成功进入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现又成功申请了浙江省非遗项目;“浙江省榨面基地”已落户溪滩村,村传统手工榨面作坊展示馆也已建成。
“榨面发源地,孝子模范村”,溪滩村民将以满腔热情迎接四方宾客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