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郎朗:《哥德堡变奏曲》我练了28年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0日11:38:16 

  和全球知名乐队合作,通常一年能举办多场音乐会,做音乐公益教育,最近又到《明日之子乐团季》担任“器乐教授”。郎朗给人的印象,是不断突破自己的艺术边界。

  接受中青报·中青网专访,郎朗说,他始终希望把自己最纯粹的“中心”做明白——“弹钢琴,古典类的,这是我的本行”。

  从3岁开始练钢琴,郎朗形容自己的心态是“走一步算一步”。

  “我一般都有一个‘两年计划’‘五年计划’,不过有些突发事件你没法控制。最重要的就是你要保持对音乐的热爱,这比什么都强。”郎朗说,如果有一天不热爱了,感觉没了,再努力也没用。“这可能跟爱情差不多,火灭了,你怎么办?而且火苗稍大的时候要注意,你还得往后想,也不能烧太旺,这是一个平衡点”。

  因为疫情,郎朗5个月没开音乐会了。8月14日,《哥德堡变奏曲》中国巡演首场演出在深圳正式拉开序幕。这首曲子,郎朗从10岁开始练,至今练了28年。“最近两年每一天都在练,就为了把这个曲子弹出来”。

  “音乐会只是一个短暂的夜晚。”而郎朗形容《哥德堡变奏曲》,“是一个完整的人生”。“最后又回到第一个咏叹调,中间一共30个变奏,每一个变奏都会进行反复,每次反复都是你人生的AB面,有你第二种人生的可能性”。

  在《明日之子乐团季》里,郎朗毫不掩饰自己对每个年轻学员的欣赏,点评时频频说出“这太炫了”“他太有意思了”这样的言语。学员们也很愿意主动向郎朗请教问题,比如有个数学很好的学员,跑来问郎朗小时候是怎么练琴的。

  “因为他小时候没练过琴,一直在学数学,初中以后才开始学琴。他特别好玩,什么都要用理科思维特别清楚地问出答案。我说:‘我能给你这种感觉,但我的答案不会像奥数那么清楚,你得理解’。”郎朗觉得自己主要给学员传授的是演奏经验、心态、舞台气势等。

  有几个少数民族学员弹奏的乐器大放光彩,让郎朗更加笃信一件事:音乐能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以及很多地方都会有这样的孩子。

  一直致力于做公益的郎朗,去年在内蒙古捐赠了5所学校,今年10月打算去西藏多捐几所学校。

  中青报·中青网:为什么你很重视音乐教育类公益事业?

  郎朗:音乐能改变那些孩子的人生,影响他们去做一个更积极、更有创造性的人,偏远地方更需要音乐教育。现在音乐教育很容易做,因为已经实现了线上智能化。

  音乐能让你换一种思维学不一样风格的作品。弹爵士和弹古典,感觉像两个宇宙来的人一样,整个音程、表现手法完全不在一个星球上。这一点上来讲,音乐会让你不断打破框架。人生需要这样,如果完全按照一种打法的话,会走到一个瓶颈。

  中青报·中青网:你是一个喜欢创新、打破框架的人吗?

  郎朗:我是这样,我的框架在弹古典音乐的时候比较传统,因为虽然思想上要活跃,还是要尊重传统。但如果传统的音乐不能打开思想,不能飞越思想的边界和一些条条框框的话,古典音乐你也弹不好,因为你总是限制于比较固定模式的一种弹法。它的传统可能是会有点“框”,但是弹出来的感情是不能受“框”约束的,要跳出一种思维、逻辑再去想这个东西,要给它打破一个意境,再重新进来。我们不是要把“框”干掉,而是把“框”变大。

  中青报·中青网:你推行古典音乐,会觉得新环境对现在古典音乐普及有影响吗?

  郎朗:古典音乐除了在200、300年前属于主流,在今天的文化里也是属于主流的,但若以流行、时尚、up to date的视角,在今日它肯定不会是主流,永远都是最新的东西出来引领时尚。但是经典就好在,它是非常经得起考验的一种艺术形式,反正我相信100年以后,它还会存在。100年以后它能不能达成现在这样?比现在火一点或者不火,咱先不讨论,但是100年后它还是会存在。

  中青报·中青网:所以你对于古典音乐的传承,不会那么有危机感?

  郎朗:我是这么认为,我认为很多人都很喜欢古典艺术,但是如果不去做一些推广的话还是会很危险。所以我们必须把它变成“当下的”,让它流动起来。咱不说让它流行起来,但要让它流动起来。

  中青报·中青网:作为“飞宅”,你日常除了弹琴,还会做些什么?

  郎朗:我喜欢去博物馆看画,喜欢户外溜达,逛公园,去海边,我喜欢这种自然的感觉。然后喜欢看看球赛,我觉得这个过瘾,真没时间看直播的时候我也要看精彩回放,这种东西很刺激我。尤其看特别重要的比赛。

  中青报·中青网:《哥德堡变奏曲》巡演音乐会,你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什么?

  郎朗:我从10岁开始练,到现在28年了。最近两年是每一天都在练,就为了把这个曲子弹出来。我找专门的巴洛克音乐大师去学,有些文化你得学。要弹好音乐,你必须钻到那文化里,要完全理解巴洛克风格、巴洛克的画、巴洛克的建筑和它的意义所在,这确实需要时间。

  听古钢琴、听管风琴,听别的同时代的音乐、同时代的作曲家,然后在里面找共同点,再延伸到钢琴上。这有点像把中国的古曲放到钢琴上弹,光用钢琴弹不出来效果,你必须得听二胡、琵琶、古琴怎么演奏,看他们的技巧是怎么玩的,然后在钢琴上试着去找那种感觉,要不然的话就听着不对、不纯,有种红烧肉没加糖的感觉。

  (记者沈杰群实习生余冰玥)

编辑:陈安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