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女偶触杠铃
陈艳青出生在四面环水、风光独特的苏州西山岛上,在这里喝着太湖水长大。
陈艳青从小骨子里就透着不服输的精神。 她出生在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的农民家庭,在家里排行老三,上面还有两个姐姐。
10岁那年,陈艳青参加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被苏州体校教练曹新明相中。1990年,不懂举重为何物的陈艳青进入了苏州体校。
假情报断送奥运之路
在曹新明教练的悉心调教下,陈艳青的举重天赋渐渐展露。1994年,她和曹新明一起进入江苏省队。从那时候起,年仅16岁的陈艳青开始在国内、国际大赛中崭露头角。但造化弄人,这样一位实力超群的选手却无缘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
8年前,陈艳青在女子举重58公斤级项目中已是独步天下,在悉尼奥运会选拔赛中,她更是以总成绩242公斤力挫群芳。
然而就在悉尼奥运名单公布的前夕,一则情报称朝鲜有一名举重“黑马”选手,其训练的总成绩也达到了242公斤。举重队于是取消了女子58公斤级参加悉尼奥运会的资格。
事后,朝鲜选手的传闻最终被证实是一则假情报,陈艳青的情绪更是低落到了极点。
两瓶牛奶感动艳青
无缘悉尼奥运会后,回到苏州的陈艳青状态迅速下滑。2001年的九运会上,陈艳青只拿到第三名,于是,她作出了退役的决定。
退役后,陈艳青进入苏州大学财经学院读书。其间,恩师曹新明多次找她谈心,劝她复出,但陈艳青不为所动。但曹新明爱徒心切,每天把自己家里给孩子订的牛奶拿给她喝,这让陈艳青非常感动。
“当时我就想,他现在已经不带我了,为什么还要拿牛奶给我,如果他今天还拿牛奶来,我就练,不拿我就不练了。”结果,当恩师再次将两瓶牛奶放在桌上的时候,她心动了。
当年8月,陈艳青复出,并在次年5月入选国家队。其时,距离雅典奥运会不足3个月了。
首次复出雅典封后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陈艳青一举获得中国女子举重队在该届奥运会上的第一块金牌,也弥补自己4年前与奥运金牌失之交臂的缺憾。
雅典奥运会结束后,陈艳青没有再参加训练,转而作为助教开始工作。但次年,她再次因家乡举办十运会复出。全运会后,陈艳青再一次选择了退役。
“我觉得自己基本算功德圆满了。奥运会冠军也得过了,全运会复出结果也很好。”陈艳青通过媒体公开“告别”。她说:“我不想在30岁之前错过美好的青春”。
再次复出多哈圆梦
但很快,2006年多哈亚运会和北京奥运会接踵而至。是选择“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舒适生活,还是重披战袍为国效力,陈艳青内心矛盾重重。但考虑再三,她还是选择了复出。“我选择了举重,为此也放弃了太多太多,所以在还能继续的时候,我会一直练下去。”
这次复出的陈艳青显示出了更强大的实力。在多哈亚运会上,她取得了251公斤的总成绩,把自己在2004年雅典夺冠时的成绩,又足足提高了13.5公斤。(本报综合)
赛前,早早地就有分析人士将陈艳青的夺金指数锁定在了“五星”。在此之前,她已囊括了全运会、亚锦赛、亚运会、世锦赛、奥运会的金牌,成为女举第一夺金“大满贯”得主。鲜为人知的,是她经历的许多沉浮,为举重三次退役、三次重披战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