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街道棠头溪村竹海凤开展来料加工小记
198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浦口街道棠头溪村村民竹海凤加入了来料加工业的行列。那年,在一家仪表厂打工的竹海凤,发现邻居家在做拉链领带,而且了解到每条领带的加工费为4分,一天下来能做400来条,大概可以赚16元钱。
16元,相当于竹海凤半个多月的工资。她每天起早摸黑去仪表厂上班,每月的工资也仅仅是24元。做拉链领带,说白了不就是做针线活吗?如果一天赚16元,一个月下来,就是480元,是她工资的20倍!
一笔账算下来,竹海凤心里立即有谱了。她辞去了仪表厂工作,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去东圃的一家领带厂“讨”活做。第一次,因为没有押金,竹海凤把骑去的那辆自行车抵押给了对方,扛着450条领带徒步走了回来。领带又沉又重,把竹海凤的肩头压得又红又肿,可是,竹海凤的心里是高兴的。
晚上,竹海凤就着昏暗的灯光,开始了她人生第一条领带的缝制。因为紧张,缝针在她的手中变得不太听话,缝起来的领带歪歪斜斜的很难看。第一条领带,拆了缝,缝了拆,竹海凤竟然用了1个小时!第二条,第三条,渐渐地,缝针越使越顺手,竹海凤也越做越有劲。3天以后,当满脸倦色,两眼布满血丝的竹海凤把450条领带扛到领带厂时,领带厂的老板惊得目瞪口呆,他绝对想不到,一个从来没做过领带的女人,竟然在3天之内,就按照质量标准把450条领带做好了。
这一次,老板没再向竹海凤要押金,而竹海凤也从这450条领带中赚了18元。捧着淘来的“第一桶金”,竹海凤更加来了信心。
一回,两回,竹海凤和领带厂的老板混熟了。老板要求她一条龙加工服务,即裁剪、车工、烫工、缝工都由竹海凤负责。
没有裁剪板,竹海凤就把自家的门板拆下来凑合着用;没有钱买电熨斗,就从弟弟那儿借一个,邻居家借一个。拼拼凑凑,竹海凤的领带加工作坊竟然有几分像模像样了。
后来,丈夫加入了竹海凤的加工行列,两个儿子也加入了,再后来,村里的几位妇女也加入了,竹海凤的队伍越来越大,她俨然成了来料加工业的“领头羊”。
一晃20多年过去了,竹海凤在来料加工业这个领域做得越来越得心应手。到目前为止,仅棠头溪村就有几百人跟随竹海凤从事这个行业。现在,竹海凤她们每天可以完成6500多条领带的加工任务。每年光支付领带加工费一项就达到80多万元,年产值达160多万元。
这么多年过来,竹海凤不仅富裕了自己,还解决了农村大批闲置劳动力的用工问题。去年,竹海凤还被市新农办评为优秀来料加工经纪人。
“做事就怕认真。”回顾自己20多年来的创业经历,竹海凤说,不论如何艰辛,只要自己认定了,即使再苦再难,也要努力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