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两个月前,麦地郎公司安徽籍员工侯金栋和同在公司工作的妻子周化美,开心地搬进了公司为他们安排的一室一厅“夫妻房”,告别了以前在外租房的日子。“在嵊州,我有一种‘家’的感觉。”在麦地郎公司已经工作了5年的侯金栋,已经把嵊州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在嵊州,有越来越多像侯金栋一样的外来务工人员感受着“不是故乡、胜似故乡”的温馨。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现有来自四川、湖南、安徽等地的10万外来务工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在嵊州到底生活得怎样?有关部门的抽样调查表明: 90%的人除了“逛街”、“看录像”、“打扑克”、“喝酒”或者“睡觉”,几乎没有其他业余文化活动。
“为民工提供健康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他们创造和谐生活的环境,使他们成为城市新成员,这是嵊州社会各界的义务。”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市委、市政府将“不断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一条,写进了《2004年—2010年嵊州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纲要》。同时创立了“一卡三队五中心”工作载体,即向外来务工人员发放可在多种文化场所免费消费的“文化绿卡”,在他们中组建业余越剧演唱队、民乐演奏队和体育运动队,建立教育培训中心、生活居住中心、外来人员管理服务中心、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和信息网络中心。
为丰富外来务工人员精神生活, 2004年初,我市开始向外来务工人员发放“文化绿卡”。外来务工人员持卡可以免费参观越剧博物馆、体育馆和越剧艺术中心,到市图书馆借阅图书,参加培训学校组织的文化、教育、体育、音乐等各项培训。目前已经累计发放“文化绿卡”4万多张。每周有活动的广场文艺演出、“外来务工青年职业能手评优”活动、“文化活动ABC,精神文明你我他”系列活动、“创业·学习·文明”服务系列活动……近年来,我市有关部门也发挥各自优势,精心设计载体,推出了一系列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体育活动,让他们同享越乡文化的发展成果。
“安居”才能“乐业”。2004年,外来人员居住中心近5万平方米的一期工程交付使用,通过采取廉价出租的形式,为近2万名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生活、学习和娱乐等服务。除为外来务工人员解决就学就医等后顾之忧,我市还出台了外来民工社会保险优惠政策,各级医院也发起了“关爱外来民工健康行动”。
“嵊州的做法,是对全国‘如何服务好外来务工人员’这个重大命题的破题。”曾经前来嵊州实地考察的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朱力这样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