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在这里流淌,创意在这里碰撞,要素在这里汇集。12月9日至12日,嵊州举办“中国根雕艺术论坛暨根雕艺术精品展”。国内根艺美术大师聚首嵊州,高峰论剑;艺术村展厅,人流如织。精品展现场,他们如是说——
杨明贤:既要多出精品,又要走市场化道路
杨明贤是浙江省经贸委处长,他一直比较关注嵊州根雕的发展。这次来嵊州后,尽管他对嵊州根雕的“天人合一”早有耳闻,但还是忍不住感慨要“刮目相看”。
作为分管这方面的领导,他对民间工艺近20年来走过的历程可谓一清二楚。民间工艺品大多数由外贸部门统一收购后,销往海外。上世纪90年代后,国家不再统收统销了。一方面,向外销售的这条“生路“被断掉;另一方面,民间工艺又属轻工产品,享受不到文化产品特殊的财政税收政策,这样日子就不好过了。民间工艺行业,渐渐成为一盘散沙,处于没人管、自生自灭的状态。而嵊州的民间工艺者却拥有了艺术村,这是政府扶持的功劳。“民间工艺如果离开政府的扶持,很难生存下去。嵊州根雕能够在整个根艺界一枝独秀,主要还是靠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杨明贤希望嵊州根雕能够处理好精品与产业化的关系,既要多出精品,又要走市场化道路。
“郑剑夫被评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很了不起,那样的称号在浙江省为数不多。”杨明贤说,现在省政府对民间工艺非常重视,郑剑夫个人被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嵊州根雕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很值得珍惜的。
杨明贤认为,嵊州政府已经构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根雕艺人们有了用武之地,那么艺人们一定要有做强做大、做精做好的决心,经营好这块文化特色产业。
“嵊州的领带、越剧和根雕都要独领风骚。”杨明贤希望嵊州根雕能够引领根雕界的潮流。
赵之硕:看到了根雕在嵊州的艺术生命力
12月10日,我市艺术村里名家云集,精品荟萃。上午9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赵之硕宣布:中国根雕艺术精品展开展。
“如此高规格和高水平的根雕艺术精品展,作为近年来全国工艺美术行业的大型专题展览还是第一次。之所以把这样的活动放在嵊州,正是因为看到了嵊州根雕在全国的影响力和领先地位。嵊州根雕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已经达到全国首位。”赵之硕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赵之硕回忆说,他最早对嵊州有所了解,是通过嵊州竹编、泥塑等民间工艺,而嵊州根雕产业的发展,是近10年以来的事。根雕在工艺美术中属于木雕的一个分支,创作涉及面很广,但在全国形成规模产业的很少,而嵊州通过几年的发展,成为根雕艺术家最集中、产业规模最大、创作题材最丰富的区域,让他看到了根雕在嵊州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一个好的产业尤其是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赵之硕说,嵊州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也值得许多地方借鉴学习。他在嵊州停留的时间不长,但能充分感受到这里良好的根雕产业发展的氛围,这离不开嵊州市委、市政府和宣传部门给予的重视和支持,引导这个文化产业如此良性健康而快速地发展。此外,一批具有时代精神的根雕大师和从业者,也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让嵊州的根雕产业发展越来越快。
赵之硕说,随着传统工艺逐渐受到文化界、收藏界的重视,根雕作品的市场前景会越来越好,这是不用怀疑的,我们目前继续要做的就是两方面,一是开拓市场,二是搞好创作,两方面缺一不可。开拓市场很关键的一点是要加强宣传,让根雕走出嵊州,走出浙江,普及到全国,甚至为世界所熟悉。根雕产业属于文化产业,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形态,除了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外,还需要创作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个人的品行修养、时代精神融入作品之中,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将根雕产业推向新的起点。因此,创作者要从基本功开始培养,一些成为工艺美术大师的,也有一个再提高的问题,尤其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根雕更要有时代特色,只有这样,这个产业才会不断地进步,不断地焕发新的生命力。
崔建华:嵊州根雕声名远扬,我们是来学习的
崔建华的身份很特殊:一是陕西省根雕艺术家,二是陕西省宝鸡市的一位政府官员。12月8日,他请假专程赶来嵊州参加根雕艺术论坛,是因为他的第一种身份。在他的眼里,处理日常政务是本职工作,而根雕,则是他工作之余的另一种最爱。
这次,崔建华带了两件作品过来,他把作品放在展厅不显眼的角落里。“嵊州根雕声名远扬,我们是来看来学来听的!”崔建华笑着跟我们开玩笑,他说,自己可不敢在大师们面前班门弄斧,所以只好把作品放边上了。
崔建华从事根雕已有10多个年头,认识嵊州根雕则是前两年的事情。2006年,他第一次孤身一人来到嵊州市艺术村,郑剑夫和郑兴国陪着他参观了他们的工作室。当目睹大师们的根雕作品时,他说自己终于知道什么叫眼见为实了。那次,他不仅细细地琢磨着大师们的作品,还在他们的陪同下,去市场买了一套雕刻的刀具。他觉得嵊州的根雕这么神奇,与一套好的刀具密不可分。2007年,崔建华又邀了一位根雕爱好者一块来了艺术村,这一次,因为是“五一”长假,他俩整整呆了3天。3天里,他们一次次在作品面前琢磨着、思考着。从一尊佛陀,一个少女,一幕爱情,到一场起义……大师们用特殊的材料叙述了神话、历史和当下交织的动容瞬间,平凡或者宏大,微笑或者悲伤,苍凉粗犷的意象一次次诞生,木质里流动出的韵律节奏使崔建华他们痴醉和着迷。这一次,崔建华又偕同两位老乡来了,那位叫王文军的老乡在他的带领下,也同样购买了一套刀具,说是回去后,就用嵊州的刀具雕刻树根……
“我们陕西出香柏(根雕材料),嵊州出根雕精品,陕西和嵊州有缘分,以后我们还要常过来看看。”崔建华边说边走到一尊叫做“和谐之道”的作品面前仔细地端详起来。
徐桂洪:嵊州根雕,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徐桂洪是浙江省根艺美术学会的前秘书长。上世纪80年代初,学会还没成立前,他就致力于根雕创作,这一雕,就是20多年。因为心中对根雕千丝万缕的情感,因为对学会几十年的感情,所以,尽管60多岁了,他还是风尘仆仆地赶到嵊州来参加中国根雕艺术论坛暨根雕艺术精品展。
“嵊州根雕,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20多年的雕刻功夫,也练就徐桂洪非凡的鉴赏能力。他说嵊州根雕来自民间,来自泥土,手头功夫甚是了得,这是科班出身的雕刻家无法比拟的。郑剑夫他们虽然文学方面的造诣不是很高,但却在一条独辟的小道上用手艺表达着思想。郑剑夫的“诸子系列”、“唐女”,吴筱阳的“笑狮罗汉”、郑兴国的“夸父逐日”等作品都在无声地说着话。我们老祖宗的那些学说理念在一段段独遗于世的古沉木曼妙的肌理中得到了感性的再现,在若隐若现的作品禅意中画出了一幅幅天高云淡的水墨写意图。
“艺术家就是要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融入到作品中去,所以艺术家必须有良知。”作为一名根雕前辈,徐桂洪在转悠了一圈展厅后,对参加展览的作品显然非常满意。他说,这次参展的作品,虽然来自天南海北,但都各有特色,尤其是嵊州根雕,这几年的发展简直神速,已与东阳木雕并驾齐驱了。
“嵊州的大师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人物的内心刻画非常到位。弥勒的笑是从内心发出来的,潇湘二妃的愁是浓得化不开。”徐桂洪说,如果作品具有这样的震撼力,那么千百年过去还是能够传承下去,千百年以后,还能得到后人的承认。最后,徐桂洪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句话:嵊州工艺,百年存公论。然后,老先生又忙着去招呼来参展的根艺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