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过去一年,我市突出民生改善,深入实施住房保障、出行畅通、教育均衡发展、创业就业、全民健康促进、社会保险扩面、农村水电保障、农村文化共享、城乡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弱势群体救助等 “十大惠民工程”,为广大群众构筑起一张坚实的民生保障网。
【数字】
社会保障
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0072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419人,困难人员就业106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4%左右;3435名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45036名城乡老年居民申领老年生活补贴,3357名被征地农民调整了缴费档次。
社会救助
完成第一批57套经济适用房交付工作,对252户农村困难群众实施住房救助,改造旧住宅区面积3.8万平方米;低保补助标准提高到210元,实现贫困生资助全覆盖,农村五保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得到“零起点”医疗救助。
社会事业
免除义务教育阶段杂费2092万元、课本费和作业本费980万元,投入900余万元深化农村中小学“五项工程”,高考上线率达到95.6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25%,新一轮健康体检率达到31.9%;建成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和农家书社共100个。
【案例】
●去年7月1日,我市出台并开始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老年居民生活补贴、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三项政策。此举标志着,我市从政策层面上实现了居民社会养老保障的全覆盖。
为顺利推进三项政策的贯彻实施,市劳动保障局抽调业务骨干组成六个政策宣传咨询指导组,分赴全市各乡镇(街道)开展政策宣传咨询和业务指导活动,努力使这一系列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到去年12月底,“三项政策”实施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5万多城乡居民从中受益。“以前看别人拿养老金,只有羡慕的份,现在自己终于也可以拿养老金了。”去年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白莲堂社区居民吕玉萍高兴地说。
●2008年11月26日,75岁的通源乡通益村村民王庄汀来到村干部王松飞家,缴纳了2009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统筹金:“现在大家思想都通了,都晓得这是政府为我们办的一件好事。”从往年村干部逐户上门收缴统筹金,到现在村民自觉踊跃缴纳统筹金,村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意识正发生着根本转变。
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副主任赵长春告诉记者,在提高筹资标准的同时,2009年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增加了更多“实惠”:不仅增设了特殊对象报销、门诊最高报销,还提高了住院最高报销标准。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08年,全市累计筹集农村合作医疗基金1.41亿元,累计受益人数156.61万人次,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市农业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
【记者点评】
在经济形势寒意瑟瑟的2008年,一股暖流却始终在嵊州百姓的心头涌动。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市扎实推进“十大惠民工程”, 从眼前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做起,听民意、办民事、解民忧,真正做到了亲民有真感情、爱民有真举措、惠民有真成效,全市人民也从中得到了更多实惠。
|